“三的法则”来自杰拉尔德·温伯格《咨询的奥秘》一书中提到的原则。那什么是“三的法则“呢?首先我们从温伯格和学生朱迪的一个小故事说起。
有一天,温伯格的学生朱迪告诉老师她要转到欧柏林学院了,她说“这和学校没什么关系啦,是我的姐妹去了欧柏林,我们可亲密了。”
“她是你姐姐还是你妹妹?”
“都不是。”
“都不是?”
“我们是同一天出生。”
“啊哈,你们是双胞胎!”我得意的说道。
“不是,我们不是双胞胎。”
“同一天出生,还不是双胞胎?你们是同父异母?”
“不,我们是同父同母的。”
“那你是被收养的!”
“不是的,我们有共同的亲生父母。”
“嗯......亲生父母一样,同一天出生,还不是双胞胎?这我得想想了。我漏了什么?”
“想想吧,我想瞧瞧你是怎么应用教给我们的那些原理的。”
我还是没有说出那句可怕的话:“我不知道。告诉我吧。”
很显然,朱迪以前就见过这种状况。她没逼我承认失败,直接告诉我了。
“三胞胎。”她说,我自负的泡沫破灭了。我脑海中有千万个理由呼啸而过,想证明这个问题不公平。被一个小丫头片子打败了,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
“你不觉得这有点离奇吗?”
“老师,这怎么能算离奇呢?我就是这三胞胎之一啊。”
有时候觉得离奇只是因为眼界不够。
故事到这里讲完了,那到底什么是“三的法则”呢?引自书中温伯格的话是:
要你想不出计划中可能出现的三处问题,你的思维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的法则可以用于检查任何思维流程。它肯定能够帮助我们翻出大家都忽视的什么东西。
一个人要是想永远正确,就很难看到自己思维流程中缺漏的东西。在和朱迪的对话让我颜面扫地之后,我倒觉得我得扩充“缺了什么”的技能储备,特别是找到可以用在我自己思维上的技术。
三的法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应用的时候却尝尝被抱怨我实在想不出别的了。在这种时候,我们就应当储备一套激发点子的技巧,比如头脑风暴、发散收敛和一些游戏等。同时还有一些方法,诸如寻找相似、推至极限、越过边界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参考《咨询的奥秘》第5章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