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11点,我在看书。朋友出门打算去买烟,被我叫回来了。
因为我在刚回来时顺手给她带了包烟。 朋友不解的问:“你不是让我戒烟吗?怎么还给我带烟了?”
由于我一边在看书,便不假思索地回她:“我怕你大半夜的等会叫我去买烟。”(昨晚凌晨我晚归时,她让我帮她买烟)
结果我这无意地一句回应可能被朋友误会了,她当即再回应:“什么意思?我有这么缺德吗?老是让你半夜去帮我买烟,昨天只是看你还没回来想着你顺带......”
继续抱着书的我一听,wk,缺德这么严重的词都用上了,看来我讲的话给朋友造成误会了。于是赶忙解释自己真不是那个意思啊!
不知你是否也遇上过这样的情景?由于表达不当,而在人生的各个场吃了不少哑巴亏?
人类在语言里面出生及成长,我们通过沟通来实现连接。语言的影响远超过我们所能察觉。
好的沟通表达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所想,事半功倍。 而不当的表达,却给我们造成重重障碍。如:情侣间沟通不当造成关系破灭、友人间沟通不当导致心理隔阂、职场中不会表达影响升职加薪......
表达是个脑力活,合适的表达让我们心连心,手挽手,一起走向人生巅峰。不合适的表达则让我们拔刀相向,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2】
人类的沟通需要靠语言,但是语言究竟能够让人沟通到什么程度?则是一个到现在都难以回答的问题。
《庄子》里边有一段故事很有趣:有一天庄子和惠施站在桥上看鱼,庄子说:“这些鱼真快乐啊!”惠施听后质疑他:“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回答:“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惠施于是又说:“既然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鱼快乐。那么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应该知道鱼是不是快乐。”庄子最后回答:“让我们回到开头讲的话,当你听到我说鱼快乐时,你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至于你问我是怎么知道鱼快乐的?我站在这里一看就知道了。”
小时候老师讲解这篇文章时,说庄子是偷换概念。事实上,庄子是知道语言的表达难免有其限制。
比如我现在很痛苦,但我可以告诉别人我现在很快乐;我现在明明很快乐,但我可以告诉别人我很痛苦。由此可知,人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不见得是真相。
再者人是有感受能力的,一个概念,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情意相通的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方便懂其想要表达的意思。此时一个懂字胜过千言万语,而语言在这时候只是一种不太完备的工具而已。
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不说话所表达的情意远超过说话;相反,有时候话说得越多,误会反而也越深。庄子十分清楚语言的限制,所以他说真正的好朋友见面时,应该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3】
不过,虽然有所限制,语言仍然是重要而特别的。人不能离开语言而生活,我们只能通过表达的技巧来弥补语言的限制。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些表达的技巧:
1、直接描述法。将你真实的想法、要求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不要试图让对方去猜或懂你。这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不容易导致误会的方法。
回到刚刚买烟的事情,其实我当时顺手买包烟最真实的想法是我在出门前收拾卫生时发现烟盒空了。而我的朋友烟瘾比较重,虽然我劝她戒烟保重身体。但我也知道戒烟不是说戒就戒,省得等会她想抽烟时我们大晚上的再出来。
可当时我用了自认为对方能懂的的表达,加之在看书回答时没有表情的融入。所以导致了朋友的误会。
所以与其在节日收到直男男友送的奇葩礼物而暗自生气,不如在节日前直接告知对方你真正想要的礼物。
与其用一句是哥们就怎么做而导致对方为难不解,不如直接告诉对方你现在什么情况,你需要对方给予你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
与其在工作中直接否定他人的想法导致树敌,不如直接告诉对方你认为具体的某个点可能不完善将会导致执行的障碍。并给出针对的解决方案。
另外同样的语言,加入不同的表情意境也全然不同。如:面无表情地说“讨厌”,一脸娇羞地说“讨厌”;场景自行脑补。
2、想想再说。有时一时嘴快,事后需要成倍的语言和行动去解释弥补。遇上敏感、可能让人为难的话题时,多想想自己接下来的表达中,是否有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词语?以及结合对方当下的处境,这样说是否会给对方造成尴尬?再有可以结合哪些条件完善表达,让对方更易接受?
3、及时核对。当你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发现对方脸色、 行为不对时一定要及时找对方核对沟通。否则容易因为加入个人情绪的猜想而将事情恶化。 举个例子,丈夫白天在单位忙得焦头烂额,累的话都不想说。回家时只想静静(不是那个静静),这时妻子在旁边开始细数一天所遇的各种鸡毛蒜皮。丈夫回应不够热情,妻子一看丈夫的表现心想果真是老夫老妻了。话都懒得陪她说了,想想当年追自己时那个热情劲。最近每次一和他说话都是这样,看来是厌烦自己了吧。
再想着自己为这个家的付出,到如今如此下场。(脑补各种戏)越想越憋屈,于是接下来也对丈夫冷淡了。这个时候如果丈夫也没有及时去和妻子核对,不以为然或独自猜想。那么,大战将在不久后爆发。
直到争吵时,妻子把一件件丈夫压根都不记得的小事搬出来,丈夫才恍然大悟自己当时一个无意的举动经由双方情绪的猜想发酵造成如今的恶果。
如果当时妻子在丈夫回应冷淡时,不是猜想而是当即和丈夫核对是否是自己讲的话题让对方不愿意听还是其他什么情况?抑或是丈夫在察觉妻子对自己冷淡时能及时与妻子核对什么原因,都将能把即将爆发的问题及时解决。我见过有夫妻因为挤牙膏的方式不同而导致最后离婚。
小朋友在遇到自己的同伴不理自己时敢于和对方说:“你为什么不理我?”长大之后更聪明了,却更不勇敢了。遇上别人不理自己时,宁愿去猜想或装作不在乎的赌气也不愿意放下面子直接去问对方一句为什么?
其实,透过一切表达的技巧,真正在人们关系中起到像润滑剂般作用的沟通,本质都是放低自己,试着站在他人立场,理解他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