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先不谈时尚,谈谈我的老东家。
我并不想歌颂华为,华为的好或者不好不是我一个人就能下结论的。因为外面关于华为的新闻和小道消息实在太多,甚至我很尊敬的吴伯凡最近都在谈华为。作为一个曾经的华为员工,我很想以我个人的视角解(hu)释(shuo)一下华为的竞争力。
先说一下我在华为的经历,我是05年初进的华为。当时公司上下都爱看电视剧《亮剑》。华为正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非洲是重点区域。任老板多次提到“上甘岭”精神,听说“上甘岭”指的就是尼日利亚,因为战略地位重要,条件差,市场潜力大。幸运和不幸的是我外派的第一站就是尼日利亚,并且一呆就是3年,中间染过一次疟疾。其实,在那边呆过几年的,没有得过疟疾的极少,因为血液可以通过蚊子传播,估计是每个人都得过,只不过有些人没有发作而已。我那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华为的“狼性”精神。
不过,最近大家提华为好像不再提狼性精神了,不知道是不是老生常谈的缘故,或者因为实在太抽象了。其实到底什么是狼性精神,连我自己都是在2年后才想明白的。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基本上全球任何一个国家,你只要能叫出名字,就一定有华为员工。比如西非的多哥就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再小也是个国家,华为就一定会派人守着。
我认识一个女客户经理,当时就待在那里。非洲主要的语言是英语和法语,还有几个国家说葡萄牙语,所以一直是欧洲公司的地盘。说实在的,多哥这个国家没有什么钱,政府部门效率极低,可以说没有什么“油水”。但华为不这么想,这个客户经理的任务就是把当地情况搞清楚,然后找机会点,大的生意做不了,就先做小的。我当时就被拉去给当地电信做过一次终端的培训。实际上他们也没买几台机器,但给他们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钱,但华为不一般就不一般在这里。没钱,想办法帮你找钱。就给当地企业找融资渠道。大概1年多之后,那个客户经理竟然签下了一个1亿美元的单子。这就是我对华为狼性的理解:艰苦奋斗,绝不放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一切资源听前线调遣。
说完狼性,我们说说华为的“以市场为导向战略和快速响应机制”。这需要一个效率极高的执行团队。通常来讲,大公司很难具备。华为作为一个大公司,当时华为已经是一个7万多人(华为+慧通,后者就不需要了解了)左右的大公司了。不得不说的是,大公司的很多通病华为一样有,并不是像外界传的那么规范。尽管很早引入了很多管理体系,研发的IPD,HR的HAY,财务的SAP(后来全部换成Oracle)。但我认为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关系和办公室政治一样有。但有一点却非常不一样,就是“市场为导向”原则,换句话说,就是市场说了算。很多公司都想做到但始终停留在语言上,但华为却执行的非常到位。
至于原因,大概有:华为长期以来就是这样的文化、考核机制的保证和充分的授权等。举个例子,我们当时尼日利亚的一个客户看了我们的设备之后,对一个功能不是很满意。我马上就发邮件给国内北京的研发部分,因为时差的原因,他们收到邮件已经是下班时间,但他们主动加班,在我下班前就把新的软件发给了我。我们技术支持测试之后,第二天一早就把新的设计拿过去了。可以说这给客户的印象是震撼性的。我想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家大的科技公司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IBM曾经的CEO说的那句“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我不知道IBM做到没有,但华为做到了。
最后来说华为的产品,就算曝个丑吧,华为有强大的研发体系,这个毫无疑问,但华为的产品通常不是市场上最好的。举个例子,当时华为的工程师去客户的机房,那里摆了很多设备,样子也都差不多,但要找华为的设备却不需要看LOGO,因为最新的那个往往就是华为的。因为爱*信或者思*的设备一般不需要维护,上面常常是一层灰。而华为的维护一次工程师就会擦一次,所以看上去很新。当然华为的产品善于学习,进步很快。另外一个例子是当时曾经用一个韩国厂商的CDMA手机做配套调试,但常常有些小问题。华为干脆就自己做了一款,没想到性能和稳定性都超越韩国厂商。其实那些手机就是华为真正做的第一批手机。现在的华为手机早已今非昔比。
另外华为的员工持股曾经被任老板说是华为最大的竞争力。这相当程度上保证了中高级管理层的稳定。具体薪资不方便透漏,但仅凭收入这一点,他们就不是国内大多数公司可以随便挖动的。
在市场上竞争,说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而不仅仅是产品。企业文化就像一个人的人格或者精气神,没有人格,外壳再漂亮都是徒劳。
这些是我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仅代表个人意见。天气越来越冷了,喝一口身上才暖和点,如果有不对的,权当酒后胡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