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升
■ 郑燕兴简介
中央电视台知名栏目总策划,以拍摄中国纪录影视为专长,知名文化学者,偏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同时也一位资深禅宗爱好者。
清谈 ● 郑燕兴 ● 刘宏伟 ● 佛典书法
且放白鹿青涯间
佛典书法家刘宏伟带你修心正己身
■ 刘宏伟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金乡县人。精学颜柳,深研汉隶,楷行隶篆五体并修。专事书写佛经收法20年,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奖。现为中华德书画院副院长、山东名人书画院常务理事、杭州莲池海会首席书法家。
他书写的许多书法作品,被视为佛典珍品,经知名大师加持后,珍藏于全国知名佛教重地,其中包括北京雍和宫、杭州隐寺、济南护国寺、成都黄宗寺等三十多家知名寺庙。他的作品,在全国人大、政协、荣宝斋、北京书画店等地,举行多次展览,影响深远。同时也引起了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外汉学书家的关注与收藏。
习惯于在微信上留言聊天。
郑燕兴是拍电视纪录片的,央视知名栏目总策划,学识渊博,见识高广,远至中国传统文化,近至当代的高新科技,均有其精妙的见解。但我更喜欢他谈禅,他似乎有一种能力,能用禅宗佛理释解世间万物。
刘宏伟是写佛典书法的,书法名家,他的书法,颇得佛家之禅意,他的言谈,更像一个得道高僧,看似亲和,平平淡淡,却让你玩味许久。
跟他们聊天,当属人生之快事。
佛陀说你要放下分别心和执着心,彻见本来面目。
老子说你要知其雄,守其雌,复归于婴儿。
孟子说你要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失赤子之心。
吾心自有造化,静而求之。
喧嚣、浮躁、快节奏的现实之下,佛典书法真能带给我们一片清凉的世界吗?
今天,郑燕兴,刘宏伟带你走近佛典书法。
郑燕兴:首次邂逅刘宏伟佛典书法
“此时,其心量大如虚空,照破十方,涵盖宇宙,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世间万物尽在其中。”
首次邂逅刘宏伟的佛典书法,郑燕兴神情肃穆,一时陷入一种“无我”的状态。庄严,祥和,若强大的磁场,弥漫着一种让人顶礼膜拜的气息!
寂静。空灵。身居闹市,却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静寂。
这是一种来自十方香熏的气息。
郑燕兴笑说恍惚闭目间,他看到的是远方云端。
深处一座宏伟的庙宇。一位白发苍苍的高僧盘腿坐于树下。安静地修行打坐,苦思冥想。四周的一切,仿佛与他有关,又仿佛无关,他就这样静静地置身于大千世界之外。
这个高僧,仿若郑燕兴自己。
前世的自己。
说完郑燕兴哈哈大笑。
刘宏伟:佛典书法的空灵美
佛典书法要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空灵之美。一切看似无心的,但这“无心”之中,体现了一种“大心”。刘宏伟说,这种美,有着淡淡韵味。孤独。宁静。惆怅。无可言说。却又与大千世界相和谐。
故事里说师傅让徒弟打扫寺院落叶。徒弟很认真,很听话,按照师傅的嘱咐去做。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师傅见了却不满意。
他慢慢走到院中央,伸手轻轻摇晃树枝。叶子缤纷落于台阶。师傅笑着对徒弟说,这才是扫地。真正的美,就是不破坏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美。不破坏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刘宏伟:自创字体写佛经
内容提要
■ 刘炳森当代著名书法家、国画家。以隶书名满天下,世称刘体隶书。然在他去世不久,传出许多负面声音,说他的隶书,名不副实,其地位不属大师泰斗,只属中上水平。甚至还有人说,刘炳森的隶书是馆阁体,美术体,连书法也算不上。对此,当代书法家刘宏伟力挺刘炳森,说我是他的铁粉。
■刘宏伟,当代实力书法家。8岁学书,自小就对隶书情有独钟。20年前,在一次考古展中,从皇帝圣旨的书体中,得到启示,禅佛禅经,潜修隶书,创“小隶书”变体,专事书写佛经书法20年。刘宏伟说我临刘炳森隶书几十年,深知刘体隶书笔法高妙,深感刘体隶书创新之艰难,刘炳森书路纯正,融历代碑帖风格于一体,为古今隶书之集大成者。
刘宏伟八岁习书,至今四十有年。他说书法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多少年来,始终如一日,每天毛笔不离手,手不离毛笔,越写越感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越写越能体验笔墨变化带来的神妙和愉悦。
一直以来,刘宏伟对隶书情有独钟。十八岁参军到部队。1987年,他从老家山东应征入伍,走在北京的街头,被王府井刘炳森提写的牌匾击中,从此迷陷于刘体隶书,而不能自拔。临习20年,一字一顿中,深感刘体隶书的精妙。
刘宏伟说他是刘炳森大师的铁杆粉丝。
一次,在济宁市考古展览中,发现一些用隶书书写的皇帝圣旨,他觉得其中蕴含着的皇家贵气,能体现佛典的端庄美。
刘炳森大师,能追古创新,开一代书风,他为什么不能呢?
于是,刘宏伟尝试着创新隶书,书写佛经。
怎样把隶书写小,从字径5厘米到3厘米,再到2厘米,1.5厘米,1厘米,渐次尝试。临曹全、张迁,临石门、乙瑛,临礼器等汉碑,临秦汉简帛,取其字形与法度。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妙。字的大小,结构好办,笔意最难。而能写出佛典的高古与禅意更难。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其具备一种“形式”的要素。每种不同的艺术,都各自拥有其不同的“形式”。艺术家创造某种艺术,其实就是在创造某种“形式”,以进行“心灵表现”。而心灵之表现,只能从修心而来。
郑燕兴:佛境与心境
如果说笔墨是中国书法的根本,那么人文精神就是书法的灵魂。郑燕兴指出,一个书家,心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境界。佛典书法是大境。要表达这种大境,就必须有大的心境。
我们说修心修身,其本质上是一回事。是一个漫长过程。积淀与渐悟的过程。书法有法,一个书者,只有通过对诸家诸法的长期修炼,集众善以为己有,并使造化与心源自然交融契合,才能达到这样的大境。
在当代书界,抄写佛经书者众,但创新字体,书写佛经书法的不多。再要写出佛家气象的更少。象刘宏伟一样专事佛经书法的,恐怕更少。刘宏伟这种毕二十年之功,深挖一口艺术之井的创作态度与作品价值,无论在业界或社会上,都获得了高度评价和深远的影响。
郑燕兴认为,宏伟的作品中,所散溢出来的意境,正是佛家的禅意与梵境。一定程度上,传达了佛教文化的内涵,用书法艺术传达了佛教的哲学思想,传达了佛教特有的禅意美感。
刘宏伟:以书法修心
写书法使人心静。读佛经也可使人心静。
自创一种字体,书写自己喜欢的佛经,这是刘宏伟多年来的愿望。顺其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内心专一,当然能心静。
写书法的人是专著者,喜欢的书法是专著之事,两者趋同而“禅定”。这种“禅定”的状态一久,专著者,就容易暂时进入“忘我”状态,佛家之相类“心空”境界。
这是刘宏伟的心得。
创新字体书写佛经,是宏伟心守之事。每每情绪不好的时候,宏伟就写书法。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书法里,专注书法,以疏导情绪。日久,不开心时候,看看佛经,握握笔管,也能稳定情绪。到了后来,不再借助佛经与笔,念头一动,情绪就好了。如小道士念经,口念心不念,再次,心口皆念,再次,口不念心念,最后,心口皆不念,融为一体,与道合真。
当然修心远不止这样简单。
刘宏伟说,入门修心,如是而已。
读佛经写佛典,可以静心。而真正做到内心安宁,从容与淡定,还需要回归到凡尘中。
修心在当下。
只有置身复杂、浮躁、喧嚣的环境下,不断与他人、社会互动,才能发现自己心态和行为的种种不足,从而得以修正。
生活在哪里,修行就在那里。
尘世磨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有涯知无涯,师古追古思古,在历史的积淀中修行,不断地吸引先哲的智慧与思想,厚积薄发,才能有所超越,得以升华,脱胎换骨。
…………
佛说8万4千法门,我们修心的路径很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法门,每个法门难易程度和修持方法有所不同。
宏伟说,佛在心中,心性自悟。
郑燕兴: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标识
郑燕兴说,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标识。我们应该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认识和保护中国书法。
中国文化佛教化,佛教文化中国化。
刘宏伟,毕20年之功,专事书写佛典书法,其壮举值得点赞。
可以说,中国书法,中国佛教,均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宏伟集二者为一体,郑燕兴有意在央视发现之旅频道,予以推广传播。
郑燕兴认为宏伟的佛典书法,在当前社会关注度不够,推广宣传度不够,应有的价值还远远没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