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平均每年用12条毛巾,而中国人平均每年用1~2条。--刘润 《五分钟商学院》
回到老家,洗脸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毛巾都已经破破烂烂,用起来扎手扎脸了,可依然挂在那里,尤其是串亲戚,很多毛巾都分不清楚是谁的,擦手还是擦脚的。
可以说我的亲戚都很穷,尤其当我看到以上的数据时,我相信亲戚们都是平均数以下,毛巾不破绝对不换。
即使我已经工作多年,并不缺少买毛巾的钱,也还是沿用在老家的生活习惯,毛巾脏了洗一洗继续用,一年才换上一条,换下来的并不扔,当做抹布继续用。
除非一直有不断增加的收入,否则日常所用还会旧有习惯,缝缝补补,这可以作为观察家庭的细节。
而穷困的家庭想要改变,就是孩子出去上学,要么出去闯荡。
总之,出去。
因为家庭贫困是有原因的,一是思想,二是习惯。
思想上,人们认为很多事情不可能,很多好事不属于他们,很多事情归于命运。
习惯上,人们劳作之余只懂得娱乐,这使得他们的孩子眼中所见,日常耳润目染全是娱乐,不肯延迟满足,不相信努力。
回老家看看人们是如何做的便一清二楚,人人一部手机在那里看,孩子的爷爷奶奶在看,爸爸妈妈在看,孩子在看,一旦收回了手机,便瞬间起争端,各自无可奈何。
他们以为劳作之后就要休息,休息就是看手机。
手机有两种用途,一是娱乐,一是学习,而老家的人们只有娱乐。
一个人想要成长,先要脱离自身的环境,孩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自制,很难有发展。
不如早早出去上学,找到一起学习的人。
不如早早出去闯荡,找到一起创业的人。
我就是那个出去上学的人,每次回到县城,看到大街上的人们,我会想,如果差一步,我就是他们,我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我更幸运,我脱离了原有的环境,一直在上学,进而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如果不上学,上学不够多呢,我会退回到原有的环境,过着父辈的生活,有着父辈的习惯,并且不时地说上几句“这些年县城的变化可真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