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淮乱辽
兵部纪委工作人员(给事中)宋一韩在晚年的回忆录里,谈到了高淮:
“高淮,原本是北京城里的一个市井无赖,有妻子有儿子,年轻的时候包揽崇文门收税的工作,虽然不在编,但捞了很多钱,深知其中的油水。”
(税监高淮,本市井无赖,有妻有子,少时包揽崇文门税课,深知税之有利)
可后来张居正当政,严查这类事情,高淮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一个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要说高淮也是有主见,做事狠辣果断,为了梦想(捞钱),他找到了一个最适合的工作:
宦官。
没有葵花宝典,也敢挥刀自宫!就是这么自信。
两眼一抹黑的高淮就这样入了宫,凭借他在社会锻炼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很快混到了宦官的领导阶级中——太监。
不过工作的环境有点令高淮不满——尚膳监。
别人做饭,他看别人做饭。
这是一种煎熬,美食的煎熬,精神的煎熬,更是对高淮梦想的煎熬。
直到矿税政策的出现,高淮凭借自己曾经在崇文门收税的经验,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莫大的良机。
“深知税之有利”。
他发动一切关系,找了所有的门路,终于谋到了一个矿监的职务:
辽东矿监。
这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地方,因为辽东有矿,但也只有矿。
事实证明,矿监捞钱靠的不是矿,靠的是副业,是盗墓,是珠宝,是勒索敲诈,是贪污,简单的说,就是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矿监的日子越好。
而辽东,边疆地区,常年打仗,经济落后,哪里能做这些。
理论上,去辽东是最倒霉的,是最没办法折腾的,比起那些去南方的同行,真的是“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我在北方的寒风里大雪纷飞”,不仅捞不到钱,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但是,高淮告诉我们:
一切皆有可能。
“你们不能,不代表我不能!”
“哥,是有真本事的!”
高淮首先打上了买马的主意,他从马市购进了一批“好马”,面黄肌瘦,四肢无力,一看就是羸马,马腿瘦的和现在马路上小姑娘的腿一样纤细。
高淮的马,就是做马肉火锅,也没几两肉,所以压根没人买。
而高淮也压根不着急,因为他压根没想卖给老百姓,他要卖给对马质量要求最高同样也是开价最高的人——辽东明军。
古人有田忌赛马,用劣马对阵好马,赢得了比赛;今有高淮卖马,用劣马当好马,大发横财。
九泉之下的孙膑不知做何感想,是哭笑不得还是羡慕不已?
孙膑靠的是智慧,是对规则的变通;高淮靠的是暴力,是对规则的践踏。
辽东明军只能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买了这一批马。
这样的暴利加剧了高淮的贪婪,他干脆连劣马都不买了,直接带人去马市,二话不说直接抢走,不管对象是谁。
遇到反抗,手下一拥而上,用拳头告诉他们道理;有时候不小心抢了明军早已订购的军马,高淮便抬出皇帝这道免死金牌。
“你们想造反吗?”
这一招百试百灵。
这让高淮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个道理他早就懂,但是亲身实践后,他才可以说终极领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比起这个,高淮参悟了更加重要更加深刻的东西,对于高淮来讲,那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商机,是财富,是自己独创的武功秘籍。
他从强制明军买马这件事情中,获得了暴利。
但这并不是他此行最大的收获。
他想到了财政,辽东的财政,准确说是朝廷拨给辽东明军的军费开支。
这是个肥差,肥的流油,油到三高。
至此之后,辽东的军马由高淮一手包揽。
等以后和后金作战,明军的骑兵发现自己打,打不过;追,追不上;跑,跑不了;盔甲缺斤短两,薄的像铁片;弓箭轻的像树枝,刚出弦就落地;火药就上面一层,下面都是沙子。
这其中有高淮先生的不少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