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是“成功学”,而是有关成功的“科学”。
- 业务表现不等于成功
本书研究的是世俗的、可见的成功;这里的成功不是自我感觉,自我认为的成功,而是社会对你的认可,是客观的,可测量的东西,明确这一点,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业务表现好,不等于成功。业务表现好,是个人的事,说明你是一个高手,但是高手不一定成功。 - 你的成功由我们决定
成功不是取决于你的业务表现,而是取决于你的表现对社会网路的用处。决定你成功的不是你的业务表现,而是别人对你业务表现如何评价。想明白这一点,你对很多事情就释怀了。 -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业务表现的确驱动了成功,这些领域的特点是业务表现是可测量的,网球运动员的成绩,学生的分数,明明白白就摆在那里,这是最硬的东西。
如果一个领域的业务表现不是可测量的,会怎么样呢?答案是:网络。下面说说艺术网路的秘密。
- 名画应该值多少钱
艺术品的价值判断非常主观,艺术品的价格不是由“好坏”,而是由“网络”决定的。 - 顶级网络的生意经
你的画能卖多少钱,几乎取决于你曾经在哪些画廊和博物馆里卖过或者展出过作品。 - 怎样逆袭
逆袭的共同特点:第一,他们动作都很快,想要逆袭,你必须在职业生涯的前10年内奋斗到一流画廊;第二,他们完全知道网路的重要性。他们会在各个地方的画廊转场,跟各种圈内人交往,期待能碰上一个上升的机会。业务表现容易测量的靠业务表现,业务表现无法测量的看网络。 - 名校对谁有用
人不是艺术品,如果你真行,你并不需要名校的加持。但是需要两个前提:第一,你确实申请过名校;第二,你的家庭条件得说的过去。
由此得到成功的第一条定律:如果业务表现可测量,业务表现驱动成功;如果业务表现不可测量,则是网络驱动成功。
老百姓有句话叫做“是金子总会发光”,经济学家有句话叫“胜者通吃”,但是在高水平的竞争中,是金子也不一定能发光。
- 业务表现一旦达到了金子的范畴,就会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有上限的;第二,这也意味着高水平的竞争水平都差不多,很难区分。
- 金子跟金子比,比的已经不是一般的业务环节。出场顺序是只能听天由命的事情,在别的细节上,也许你还可以争取一下。
- 细节决定成败:当所有对手都是金子的时候,你就需要找一些特别的点来突出自己。
由此可以得到 - 业务表现是有上限的,而成功是没有上限的。一旦大家水平都接近上限,到了金子比金子的程度,决定成败的就很可能是一些细节,甚至干脆是纯属偶然。
- 但是到了这个环节,成败的结果却是越发的重要。第一名只能比别人领先一点点,他收获的回报却是大很多很多。业务表现是正态分布,成功的回报却是幂律分布的。
- 如果你在竞争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那只能说明你走错了赛场,这个地方不适合你,你应该去参加更高水平的竞争。
- 在金子与金子的竞争中,公平已经没有意义,差距微乎其微,裁判再怎么判也无法保证绝对公平。那怎么办呢?
- 首先你得是金子;其次,你得有些特色,得让人容易识别;如果这都不行,那么你只能多参加比赛,一次运气不行两次,也许终有出头之日。
由此得到成功的第二条定律:业务表现是有上限的,成功是没有上限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马太效应”,已经取得过成功的人或者产品往往更容易取得下一次成功,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名外带来的成功,和自身实力带来的成功区分开来呢?
- 白给的成功也是成功。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为成功能给你带来自信。为什么随机的白给的奖励也有效?因为你的成功是我们给的。如果你得到过奖励,那么证明你是一个“可被奖励的”人,我们就会觉得你的奖励很安全。
- 适应度:以前的成功*适应度=未来的成功。
名望和托儿代表你以前的成功,而想要取得未来的成功,你还得有适应度才行。适应度代表内在的竞争优势。 -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东西好不好,你需要关注的是它的适应度,而不是欢迎度。
由此得到成功的第三条定律:以前的成功*适应度= 未来的成功。
继续说巴拉巴西的《成功公式》这本书,今天的主题是团队。
- 团队的目的是跟别的团队竞争,这个是大局,别被个人竞争干扰了大局。单兵作战能力强的个人,如果太过好斗,就不能放一起。反倒是有些不愿意自己人竞争的人,是团队的必不可缺的宝贝。
- 强人+强人不等于强大团队部,群体演化这个思路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如果说进化就是适者生存,强人的基因更容易流传,那为什么不是所有动物都有同样的性格呢?肯定各种性格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 研究者发现,要想让团队成功,各成员之间既不能全是强联系,也不能全是弱联系。强联系太多,大家都是熟人,合作出来的东西太过传统,缺乏创造性,弱联系太多,也不好形成配合。
- 要想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团队成员必须既有强联系又有弱联系。你得有老人,有新人,还得有外人。这样的关系网络才能保证多样性。而要想让每个成员都积极提供不同的想法,团队内部的交流一定得是非常平等的,得给到每个人充分的发言机会。
- 总结来说,团队智商高的集体有下面三个特征
- 人们比较善于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每个人的情绪;
- 平等对话;
- 团队中最好有女性,因为女性更善于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 研究者发现,一个项目中最重要的工作,几乎都是其中的一个人做的。其他人虽然参与,但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而且项目的团队越大,定于一人的现象就越明显。
- 更重要的是,越是一个人主导的项目,它的成功可能性就越大。
由此总结,成功团队的网络结构,大约有三个特点: - 第一,要定于一人,这个人为项目负总责,其他人提供支持
- 第二,人员构成要多样化,每个人有不同的专业,人与人之间要有不同的强弱关系,要有熟人,新人,外人。
- 第三,强调面对面的平等交流。
那既然是定于一人,那最后的团队的功劳,是不是也会都被这个人拿走?答案是通常都是一个人拿走几乎所有荣誉。
继续巴拉巴西的《成功公式》。成功的第四定律:团队的成功需要全体成员共同的,多样化的努力,但是这个功劳会被其中一个拿走。他能拿走这个功劳,不是因为他这一次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拥有了这个领域。
- 你肯定觉得这不公平,但是别忘了成功定律是客观规律,你喜欢不喜欢,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抱怨和感慨没意义,你得琢磨怎么让这些规律为你所用。
- 接受了这个定律,每个人都应该大度一点。如果你是新手,别在乎眼前的得失,你想要的不是一两个功劳,而是自己的系统;如果你是老板和导师,千万千万把该给别人的功劳给别人,到公开场合大声说这是谁做出来的。
- 我们在一次看到了“系统”的重要性,一直跟着一位牛肉做事,很难拿到自己的功劳,但是不跟你跟不同的牛人合作,做过很多事,你的人设就出来了。
继续巴拉巴西的《成功公式》,成功的第五条定律,来看怎么让运气为我所用。
- 成功有时候也得靠运气,但是可不是说你应该只服命运,你应该追求的是偶然中的必然。
- 巴拉巴西提出一个可测量的理论,单个项目的成功,由两个变量决定:
- 第一个变量叫R值,R代表想法的好坏。r值越高,这个想法如果实现的话,影响力越大
- 第二个变量叫Q值,代表你把这个项目实现的能力,也就是你的执行力。
- 用S代表成功,那么S=QR,R是不可捉摸的,Q是很难改变,但是产量,你可以自己控制。
这就是成功的第五定律: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成功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
现在很多人爱说“拥抱不确定性”,请注意,说我不怕r值的不确定性,对各种想法持开放态度,这可不叫“拥抱”不确定性,你得主动出击,毫不懈怠的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下去,没有新R值就难受,才叫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