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发脾气?
作者敲着山巡妖的锣
在我们身边就是有一个这样的怪圈,大人发脾气、愤怒,会获得周边人更加小心谨慎的对待和关注,如果是一个孩子同样暴跳如雷,则被大多数人冠上缺乏教养的帽子,家长也会立即严厉禁止自家孩子的这样的行为,我曾经就不止一次被这种奇怪的逻辑裹挟过。
那时,我女儿只有两岁左右,我带她参加朋友聚会,席间,她拿着一袋牛奶对我说:“妈妈用剪子剪掉一个角,千万别用牙撕。”我没听清她说什么,习惯性用牙齿咬开递给她。我女儿见了当时就暴跳如雷,完全可以用“一蹦八丈高”来形容,她把牛奶全都挤到地上,穿着漂亮的公主裙趟在牛奶里打滚,气得浑身颤抖。
我站在边上,哄不行,不哄更不行。一个好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当面说:“这孩子你不揍她?”
我虽然被女儿弄得万分尴尬,但还是极力反驳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宣泄啊?那你老公会打你么?大人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要去要求一个孩子?况且今天的事儿原是我有错在先的。”
虽然大人们各执己见,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女儿听到我的回应后,逐渐止住了哭声,用小手一直紧攥着我的手不愿不松开。
后来,我女儿还说了一句令我意想不到,至今仍然难以忘记的话,她说,“妈妈,我就是心烦”,再后来,她还曾经问过我:“妈妈,我经常冲你发火,你为什么不难过或者生气”?
我答:“你有那么多亲人,可为什么偏偏只冲我一个人发火呢?因为在你内心深处,只有妈妈才是你是心中最可靠最值得你信任的那个人,所以,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尽管冲妈妈发火吧,我不但不生气,还会为此感到高兴和得意”。
如今女儿已上高中,每天放学,她都会像一个大人一样,拉着我的手过马路,有的时候仍然对我发火,甚至有的时候会对我的笨拙的表达不满,但是正值青春期和面临巨大学习压力、从小就脾气火爆的她,我知道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了。
回过头来看那些曾被认为是懂事听话的“别人家的孩子”,却极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身疾病和各种心理障碍。我曾经认识一个亲朋好友都认为非常懂事的孩子,在父母给他安排了很多课外班后,他疲惫无奈地对我说,“我们家都是大人,只有我一个小孩,他们说了都算,只有我说了不算。”从孩子的话语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情绪的压抑使得孩子和长辈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平等的亲密关系缺失了。还有一个我看着长大的男孩,高大帅气,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我个人观察,觉得这个男孩性格绵软,缺少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事实证明我的观察还有些道理,他的婚姻问题由于母亲介入过多,多次受挫,由于不善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单位与同事相处也经常陷入自我纠结和无助。
大多数家长都跟上面提到的母亲差不多,在孩子发脾气这个问题上,观念比较传统,认为这是没有礼貌不孝顺的行为,关注的重心都在外界,唯独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心理状态。所谓的好孩子、懂事的孩子,好比一副精神枷锁,对孩子进行着无形的道德绑架,格式化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按照家长们最容易管理、获得外界认可最多的方式成长。
压抑孩子的脾气和愤怒,虽然获得了外界一时的认可和赞美,但是从长远看,却带来了很多隐性的心身问题。孩子缺少了与外界沟通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会阻碍了情感智力和心智的成长发育,与同龄孩子比较,心智模式会相对不成熟。孩子正值人生成长初期,处于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逐渐定型的时候,为了满足外界的审美原则,习惯性长期压抑息的想法和需求,内心的渴望长期得不到满足,喜好不被关注,时间久了,就会失去真实自我,严重的还会形成习惯性讨好别人的虚假压抑型人格,
这种人格形成后,孩子成年后难以积极乐观主动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幸福感也会偏低。另外,试错本身也是一个成长过程,假如暴跳如雷是错误的话,也得让孩子尝试当几回坏孩子,这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发脾气是人生理上的一种正常反应。孩子通过发脾气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和要求,是与父母、外界打交道的一种探索。对于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求救方式,他们的内心渴望获得外界的帮助。相比那些把真实情感藏起来,表面上不露声色的孩子,在心理方面显然要健康得多。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在家人无法更好地帮助他解释并度过人生困惑、生长能量过剩的时候,都会时不时发火宣泄。
有的时候,发脾气也是孩子对你撒娇,我有个朋友曾讲过一件事。她女儿四五岁的时候,经常因为我的这个朋友善待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回她冲她发飙,责怪她的妈妈自己生的孩子不管,却对别人家的孩子好,还说,“你走吧,你去给别人当妈妈去吧!”,边说边把她拼命的往家门外推。有一次她实在忍无可忍,把她关进了小黑屋,告诉她,啥时候想明白了,啥时候从小黑屋出来。结果刚把她关进去,她就立即“秒懂”,敲门说:“妈妈我想明白了,你对别人家小朋友好,其实是冲她妈妈。其实我知道,就是看你对别人家孩子好我生气”。原来她的孩子吃醋了。
孩子在愤怒过程中,情绪和思维都是非理性的,也是他们最无助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要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要以平常心对待,千万不要贴道德标签。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了解,寻找发脾气的深层原因和症结,帮助孩子疏导情绪,排疑解惑。寻找宣泄情绪的替代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以更好的方式释放真实的自我。
正如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让孩子把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