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记得可以看后附的原文),我们从这个故事读出更多东西来。
如果基于松鼠和牛都是正常的,且说的都是真话,且随时间推移,河流没有变化(雨季旱季水涨水落等因素),且马是正常马(不是矮种马,侏儒症等),那么马过河应该没问题,因为松鼠和牛已经给了参照,基本可以判断河水深浅。
马妈妈听了小马转述松鼠和牛的意见,虽然已可判断河水深浅,但只是让小马自己去试试,而没有指出来如何去根据别人的意见做判断,是一次不完整的教育。
小马这次在妈妈鼓励下过了河,但不知如何判断,那么下次过河没有妈妈可问,要么还是过不了河,要么很有可能就因河水深而丧命。
当然,如果考虑孔子教育子路和冉有那种背景,而小马也是冉有那样犹豫寡断,那么也许马妈妈是在在学习孔子。但是,这样做,依然没有解决小马面临的问题,表面是过河的问题,根本上是遇到问题应该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
而实际上,如果松鼠和牛本身并不是正常的松鼠和牛,或者,他们提供的信息并不是准确的。
河流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有着水位高低的差异。
情况就复杂得多,而这恰恰是现实。
管理者和家长们,遇到类似情况,可以比马妈妈多做一步。不仅指出其要动脑筋,勇于实践。还可引导怎么思考和判断,进而形成方法论。
附小马过河原故事:
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小马和它的妈妈。
有一天,马妈妈对小马说:“小马,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乐意帮妈妈做事。”妈妈说:“那好哇,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河对岸驴伯伯的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这条河有多深呢?我能不能过去呀?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小马,你怎么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抬起前蹄,小心地踩进河水。当他走到河中央的时候,河水淹到了他的大腿处。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马趟过河,飞快地跑到了磨坊。驴伯伯看到小马自己驮着麦子来了,夸奖他说:“小马长大了,能帮妈妈做事了,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