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式起因
在了解工厂方法模式前不得不提的就是简单工厂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就是建造了一个工厂用于生产各式各样的产品,但是他是静态的,一旦写完后就不能改动了,很明显他并不符合我们的设计理念,纵观七大设计原则,体现的都是高聚合,低耦合,封闭强,易拓展。这种死板的设计模式怎么可能为我们继续使用呢?于是,工厂方法模式诞生了。工厂方法模式之于简单工厂模式就好比活字印刷术之于印刷术,更加灵活,可用性高,易拓展。
与简单工厂不同的是,工厂方法模式中的工厂不必再去负责所有产品的具体创建,而是创建一个虚拟工厂,然后再对其进行实现具体工厂以完成不同产品的创建。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当我们想继续为这个工厂添加新产品的时候不需要修改原本的工厂,只需要实现虚拟工厂就可以完成新产品的创建。
2.模式定义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又称为工厂模式,也叫虚拟构造器(Virtual Constructor)模式或者多态工厂(Polymorphic Factory)模式,它属于创建型模式。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父类负责定义创建产品对象的公共接口,而工厂子类则负责生成具体的产品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产品类的实例化操作延迟到工厂子类中完成。
涉及到的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开闭原则
🎏里氏代换原则
3.模式结构
工厂方法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Product:抽象产品
ConcreteProduct:具体产品
Factory:抽象工厂
-
ConcreteFactory:具体工厂
4.实例演练
这里我们制作一个形状工厂,用于生产各式各样的形状
-
类图
- 源码
Demo:
package com.yinvoker;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apeFactory circleFactory = new CircleFactory();
ShapeFactory rectangleFactory = new RectangleFactory();
ShapeFactory squareFactory = new SquareFactory();
Shape shape1 = circleFactory.createShape("circle");
shape1.draw();
Shape shape2 = rectangleFactory.createShape("rectangle");
shape2.draw();
Shape shape3 = squareFactory.createShape("square");
shape3.draw();
}
}
Running result:
Circle is created
Rectangle is created
Square is created
你可以直接在我的github获取该实例的源码及STARUML项目 :)
5.优点 & 缺点
优点: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工厂方法用来创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同时还向客户隐藏了哪种具体产品类将被实例化这一细节,用户只需要关心所需产品对应的工厂,无须关心创建细节,甚至无须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
基于工厂角色和产品角色的多态性设计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关键。它能够使工厂可以自主确定创建何种产品对象,而如何创建这个对象的细节则完全封装在具体工厂内部。工厂方法模式之所以又被称为多态工厂模式,是因为所有的具体工厂类都具有同一抽象父类。
使用工厂方法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系统中加入新产品时,无须修改抽象工厂和抽象产品提供的接口,无须修改客户端,也无须修改其他的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而只要添加一个具体工厂和具体产品就可以了。这样,系统的可扩展性也就变得非常好,完全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在添加新产品时,需要编写新的具体产品类,而且还要提供与之对应的具体工厂类,系统中类的个数将成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有更多的类需要编译和运行,会给系统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
由于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需要引入抽象层,在客户端代码中均使用抽象层进行定义,增加了系统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且在实现时可能需要用到DOM、反射等技术,增加了系统的实现难度。
6.适用性
一个类不知道它所需要的对象的类: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的类名,只需要知道所对应的工厂即可,具体的产品对象由具体工厂类创建;客户端需要知道创建具体产品的工厂类。
一个类通过其子类来指定创建哪个对象: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对于抽象工厂类只需要提供一个创建产品的接口,而由其子类来确定具体要创建的对象,利用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和里氏代换原则,在程序运行时,子类对象将覆盖父类对象,从而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
将创建对象的任务委托给多个工厂子类中的某一个,客户端在使用时可以无须关心是哪一个工厂子类创建产品子类,需要时再动态指定,可将具体工厂类的类名存储在配置文件或数据库中。
还想要了解其他设计模式 ?戳这里!
创建模式 | 结构模式 | 行为模式 |
---|---|---|
抽象工厂模式 (Abstract Factory) | 适配器模式 (Adapter) | 责任链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
建造者模式 (Builder) | 桥接模式 (Bridge) | 命令模式 (Command) |
工厂方法模式 (Factory Method) | 组合模式 (Composite) | 解释器模式 (Interpreter) |
原型模式 (Prototype) | 修饰模式 (Decorator) | 迭代器模式 (Iterator) |
单例模式 (Singleton) | 外观模式 (Facade) | 中介者模式 (Mediator) |
享元模式 (Flyweight) | 备忘录模式 (Memento) | |
代理模式(Proxy)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 |
状态模式 (State) | ||
策略模式 (Strategy) | ||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 ||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