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中学时期,我们的课本就有那么一首诗《理想》,久而久之、稀里糊涂,直到大学,我还一直以为这首诗是余光中写的,说来也是笑话。偶然间有了解过流沙河的事迹,因此后来一直有关注过这位年迈的诗人老乡。不幸的是,今天得知他老人家走了,一时竟想写点什么,说点什么,以作悼念。
在我的记忆中,读书时期学习的《理想》,平平淡淡、长篇大论、已然无味。而后工作了,又觉得这首诗朗朗上口、意味深长、给人以震撼和激励。我想这一定就是真正的好诗。也是在我的记忆中,我最喜欢的却不是他的《理想》。而是他落难后的那一首《中秋》:
纸窗亮,负儿去工场。
赤脚裸身锯大木。
音韵铿锵,节奏悠扬。
爱他铁齿有情,
养我一家四口;
恨他铁齿无情,
啃我壮年时光。
啃完春,啃完夏,
晚归忽闻桂花香。
屈指今夜中秋节,
叫贤妻快来窗前看月亮。
妻说月色果然好,
明晨又该洗衣裳,
不如早上床!
英才是容易被人嫉妒的,也因此更加容易在这世间遭受更多风霜。一句壮年时光,令人心痛和惋惜,本来心系理想,本可有大好前程,却在这厂房里冤受屈辱。还好在这落魄时期,还有一位,愿与世人为敌也要和他在一起的妻子,共度这中秋月夜。妻子何洁,一个仰慕他才华的川剧院演员。一个不顾家人反对、社会批斗、与他共患难,追求爱情至死不渝的人。所以他又是幸运的,拥有多少男人所向往的爱情。
可惜一屋终容不得两个天才,婚姻25年,最终一句“人生聚散无常、缘尽即散,这其中本无是非可言”,何洁创建四川青城山青峰书院,苦难尝尽,爱情圆满,与佛随缘。往来岁月,令人唏嘘。这世间爱情,不禁想起陆游唐婉,沈园柳下两墙词,古今多少双人事。最爱不是那墙上两首钗头凤,却是那两首陆游所作《沈园》,其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爱情从未消失,只是你我不再相见。
而那一首《就是那一只蟋蟀》,却道出了这位诗人深深的家国情怀。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直白的呐喊。就是那一只乡村的蟋蟀,唱出了家乡生活,唱出了民族故事,唱出了国民的愁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
那一只蟋蟀,让我想起了刘湘请战,让我想起了死字旗,让我想起了64万川军客死他乡,让我想起了川兵父亲呼唤儿子的那句话:娃儿~娃儿啊~你是不是回来了?我煮好了汤圆儿,快来吃嘛。那一只蟋蟀,唱出了流沙河先生不朽的川人品质。
说到流沙河先生的人品,又让我想到了,曾经他维护巴蜀笑星李伯清时说的话:“他好不容易端到一碗饭,难道又要让他像当年的我一样吗?你们最好不要去搞他,两百年才出一个。” 我想经历过苦难、体会过折磨的人,更能明白别人站起来的不易,更能以宽广的胸襟对待世界、对待世人。
遗憾的是,1989年他认为自己过于理性,感性不足,写的诗“只有骨头,没有肉的”,是个失败的诗人。所以他决意弃诗从文,自此再无诗歌。早已退休多年,本应安养晚年,却转而说文解字,继续深入研究历史文学,还在成都图书馆开启固定讲座。那一个个单调方正的字,像是被激活了一般,一个接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浮现在听众的眼前。那一首首诗经现场,寥寥的几段文字,却能讲述出古人现实生活中各个细节的故事。今人说古,贯通古今,大成之家。
今夜长吟,无尽哀惜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