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斯科特为爱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对照这个定义,你会发现,其实,披着爱的外衣,打着爱的名义,有很多都不是真爱。
坠入情网不一定是爱
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爱的一种幻觉而已。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甚至没有恋爱的感觉,也无须以之为基础。为什么说坠入情网算不上真正的爱,原因如下:
坠入情网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不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很多时候,不管怀有怎样的期待,没有机遇和缘分,就永远无法体会到恋爱的感觉;而有的时候,它却有可能成为不速之客,不请自来。你完全可能爱上某个与你毫不相称的人,甚至因此不愿意承认对方身上的缺点,并对他产生深深的依恋。与此同时,另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值得你全身心地去爱,但你却始终不能跟他/她坠入情网。
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地崩溃。当最初的激情褪去,自我界限必然恢复原状,留下的只有失落和幻灭,心灵绝不会因此成长。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得到扩展,让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
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或者说,坠入情网是人类原始基因对于人类理性的征服,使我们心甘情愿地落入婚姻的“陷阱”。
从本质上说,浪漫爱情神话是一种可怕的谎言。数不清的人陶醉于神话营造的虚假氛围中,只想成为爱情的奴隶,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始终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中。现实生活与浪漫爱情,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
依赖不是爱
对爱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将依赖当成了爱。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因感情失意而极度沮丧的患者身上。他们无法忍受孤独,甚至产生轻生之念,常以自杀相威胁。他们痛苦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没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我是多么爱他啊!”这不是爱,而是过分的依赖感。确切地说,是一种寄生的心理。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一个寄生者,而对方是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因为需要依赖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至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的人生。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心自己。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不管我们花多大的心思装出无所谓的样子,但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曾渴望依赖他人。心理健康的人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会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加入它牢牢控制了我们的言行,控制了我们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么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渴望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心理问题。
自我牺牲不是爱
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过分的爱还不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顾本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就是对爱的滥用。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一位牧师,他的妻子患有慢性抑郁症,两个儿子大学辍学,整天无所事事。牧师不得不带着全家人接受心理治疗。他愤怒地说:“我尽一切力量去照顾他们,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我每天一醒来,就要为他们的事操心,做的还不够吗?”
的确,为了满足妻子和儿子的要求,他可谓殚精竭虑。子女本该学会自立,他却一手包办:替他们买新车,替他们支付保险费。尽管他不喜欢听歌剧,一座在歌剧院里就会打瞌睡,可是每个周末,他都会陪妻子进城听歌剧。他工作负担沉重,然而只要回到家里,就会成为“好丈夫”与“好父亲”。比如,他替妻子和儿子收拾房间,因为他们自己从来不打扫卫生。
斯科特问牧师,“你整天为他们操劳,不觉得辛苦吗?”他说:“可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我爱他们,不可能不管他们。他们有什么需要,我都尽可能满足他们。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也许我这么做不够聪明,可是作为丈夫和父亲,我有理由给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
斯科特告诉他,要想让家人获得健康,就必须容许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我照顾。他需要摆正角色,不能对家人惟命是从,要适当表达自己的愤怒、不满和期望,这对于家人的健康有好处。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在斯科特的指导下,牧师不再亦步亦趋,替妻子和儿子收拾家务、打扫卫生。儿子对日常杂务袖手旁观时,他会大发脾气。他不再替孩子支付汽车保险费,而是让他们自行负担。有时,也不再陪妻子去看歌剧,而是让她独自驾车前往。
对于他的变化,妻子和儿子起初大为不满,但不久后情况就又了变化:一个儿子回到大学就读,另一个儿子找到了工作,还在外面租了公寓。妻子也感受到独立的好处,心灵由此获得了成长。牧师本人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感受到了人生真正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的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爱”与“非爱”的区别,有着客观的标准。爱是行动,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