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几天的时间,就到了农历的春节了,这是中国传统的团圆的节日。但现在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剧,社会的发展,许多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却越来越不愿意回家啦。为什么许多人年龄越大,却越近乡情怯呢?
还记得小时候,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吃不完的美食,有成群结队的小伙伴,大家一起疯,一起闹。过年的记忆只有欢乐与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几何时,你成为了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眼中的“不孝”子女。一到过年,他们以一种甚于关心自己子女的口吻询问你的一切。你现在一年能挣多少啊?谈女/男朋友了吗?什么时候把女/男朋友带回来给我们看看啊?什么时候结婚啊?你都多大啦,想找什么样的啊?找个差不多的就行了!你面对这一连串的发问,只能无奈的笑笑,这时候,他们又开始对你的沉默不语,开始了新一轮的炮击式追问。
曾几何时,同学聚会成了站在社会关系网顶端的人的炫富会,席间,各种李总,王总,张总的叫着,完全没有了上学时的亲密,有的只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炫富,男同学炫工作,炫车子,女同学开始炫老公,炫首饰,好好的同学会,成了站在食物链顶端鄙视暂时站在食物链底端的嘲笑会。
曾几何时,一年年不见联系的朋友,一到过年就变得格外亲切,聊不了几句,就是让你参加婚礼,参加满月酒,参加父母寿宴,总之是那种需要掏红包的饭局。
总之,小时候过年的记忆完全找不到了。现在过年,在外漂泊的游子,老早就要开始和各种势力作斗争,只为能抢到一张回家的硬座,除了路途的疲惫外,回家还有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炮轰式的盘问,接受完他们的盘问后,还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同学会,随各种份子钱,原来以为长大后,就不会有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多好的压力了,长大后,却发现,别人家的孩子的范围和标准却越来越广了。曾几何时,过年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在不交房租的房子里睡几天懒觉。
但家乡不仅仅只是一栋有家人的房子,更应该是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的一根线。在外漂泊无论多苦,一想想千里之外还有自己的一个退守之地,就又充满了斗志。家乡,有自己的成长记忆,有日渐老去的父母,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纵使回家虐我千百遍,我待家乡如初恋。纵使回家有千万种不如意,我仍会买上一张回家的票,常常母亲包的饺子,吃上几顿母亲亲手做的饭,陪父亲喝顿酒,倾诉一下这一年来生活的得与失,欢笑与落寞。家乡是一个地方,但家确实父母住的那个老房子。回家,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你真正应该回去的地方,或许这才是回家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