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达吉6年,她的经历听起来有神奇的一面,但是并不那么热血,没有许多积极的争取,长远的规划,宏达的志向,她就是从来都随遇而安,用她自己的方式....
她只比我大一岁,在我心里,她却是我的人生导师(似乎很多人也这样认为),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她改变了我的三观...
3年前和她在她们家附近散步,远远的看到有一个小卖部关着木门,说起来很神,当时看着这个铺子心里面就有种很暖的感觉,还没顾上深想,达吉就冲到铺子门口转头告诉我她把这个铺子已经租下来了....
这间铺子的前身是个甩饼铺子,如果没有她们夫妻两个过来租,可能还会是一个小卖部或者烧烤店,3年的时间,我见证了一个铺子的从0到1(甚至从负数到1),从1到n(这里的n并不是指铺子数量):
看着她每天亲自上阵,和装修师傅(达吉的公公和老公一有时间也会加入进来)把一个卖飞饼的小卖铺一手打造成自己的“达吉工作室”;看着达吉工作室从夫妻俩+爷爷奶奶,变成一家三口+爷爷奶奶;看着达吉工作室的小老板(桐哥)从婴儿变成每天各处串门好兄弟遍布小区的“魔童”,看着达吉工作室从一间变成两间,再从两间被隔上围栏,飘窗;看着达吉工作室有越来越多的人从顾客变成一有好东西就带来分享的家人,看着达吉工作室成为许多人来坐一会就忍不住拍照的网红店....
在时间的轴距下,这一切变的有力量,有温度,有厚度:想想作为一个见证者,自己还挺幸运.....
其实每次来都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后来想想,这样一个地方不记录未免可惜,,干脆就顺手记下来,可以看做是一种宣传,但也是出于真心的想要把这些故事先醸着,让时间来发酵沉淀.
来这里最大的两个魅力,一切随机,一切随缘。不知道今天会碰到的是怎样的人,听到怎么样的故事,几杯茶几个小时过后,也就成了朋友,有的时候就算不熟,话题对了也能聊他个通宵,最晚的一次聊到凌晨4点。
不强迫顾客买东西也就算了,有的时候到手的顾客还会往外推,有一次看着桐桐爸爸亲自根顾客说你要是没有时间就要考虑好,因为做陶是一个需要投入心力的事情,当时我真是又佩服又惊讶,心想大哥收下小的膝盖。
不过这样做不但没有把顾客推走,反而给两口子吸来了很多铁粉....
很多人会专门来达吉这里坐一坐,听听达吉的点拨,聊一聊,这个地方似乎有很大的魔力,只要一坐下来,心就会变得很安定,也很容易或者说很想把自己打开...离开以后鬼使神差的就像上了一堂课,常常是带着思考离开的。许多人经常跟达吉说:这个地方一进来就有她身上的感觉,雅致但是却很平和。
用达吉的话说这个铺子像是她的身体,铺子的灵魂就是她自己……
这里作为我的第二个家,隔三差五就会往这里跑,有的时候没有人,就静静的坐在栅栏内的茶桌,自己泡茶,等着两口子(店里开着门主人没在是经常的事情),也不会打电话找他们,身边两棵不知道多大年纪的大梧桐,就这么坐着听着风声,树声,风铃声,车声,看着栅栏外,老人、小孩、车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家庭,不同年纪,来吃饭的,送快递的,等人的,玩耍的,就这样在的视线里流进流出,但你也始终只是个看客.....
一个栅栏,隔出了两个世界。
有的时候。很难想象有这么一个雅致的地方是这么的接地气,就在一个小区里面,和主人一样,明明和你的生活这么靠近,但又能给你一种不是红尘人的感觉。有一次根达吉聊天说起她是一个很幸福的人,这种幸福其实并不是现在她的店里生意有多好,而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和谐,社会上炸开锅的家庭问题在这个地方都没有,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是和谐的运转着,这种和谐就像是空气一样,自然到你甚至难以觉察...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认识达吉的6年,从没看她追过什么潮流,她心中就是自然的有自己要走的方向,然后不想很多,走就是了~~~很奇怪,在她身上我看不到许多精打细算的规划,看不到各种策划,营销,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把店铺打理好,而后来的教人画画,做陶都是因为很多人追着问了,她也就上了...
“其实画画也好、串珠也好都是我的技能,但我很清楚在这里我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造场,让每一个来的人坐在这里觉得舒服,然后努力的做好我自己。
作为一个见证者,我很幸运...这种幸运大部分来自于对于达吉的了解,六年的时间,那些别人看来幸运的事情不过是是理所应当,六年的时间看着她一步步的清晰自己是谁,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