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的优势
20世纪70年代,有三名心理学家在密歇根大学做了个实验。他们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场合学习,最后发现在同一个屋子里学习的平均能记住40个单词中的16个;在不同场所学习的学生平均可以记住40个单词中的24个。也就是说通过变换场所之后,学习的记忆力提高了40%。
碎片化学习的优势之一就是这种场景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场景和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微妙的,这也许也是人脑的特点,虽然现在还没有非常显著的学说和理论来验证。比如今年走过戈壁敦煌,中间有用耳机听过一些课程的音频,现在对其中一些内容还是印象挺深刻,对在戈壁里遇到的人和事的记忆就更深了,虽然三个月过去了还是历历在目。
人的大脑是喜新厌旧的。碎片化学习比如在走路的时候可以听课,或者开车的时候也可以听,或者等人的时候也可以听,不同的场景会让人有新鲜感。
所以很多朋友说没有时间学习,我一般建议可以先利用好这些碎片化时间来听课学习。这些碎片化时间一般大家都有的,所谓的没有时间其实都是借口,只是每个人对学习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同。你重视它,就会千方百计地找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因为学习也是会让人上瘾的。
碎片化学习的第二个优势是更符合学习的规律,符合边际递减规律。边际递减规律是大学经济学老师教的。当时老师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比如我们肚子饿了吃包子,你吃第一个的时候觉得很好吃,吃第二个,第三个的时候这种好吃的感觉确实是递减的,如果吃到十多个以上的时候估计就不是好吃,而是要吐了。
我们学习也是要遵循边际递减规律的。普通的人估计没几个可以长时间学习几个小时,而是又是非常专注的。不用说几个小时了,学生时代40分钟,45分钟的课堂学习,最后十分钟每次都感觉度日如年,特别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或者擅长的学科。
因此专注力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专注力是和我们的精力、能量有关系的。早上的精力和能量是最充足的,我们人体休息了几个小时,储备了一个晚上的能量和精力,所以我把最好的专注力留给学习和思考,也是希望可以顺势而为,按照规律来办事。然后在这专注力高的几个小时,也会做实验,换换学科和书本学习,换换地方,有的在室外,有时候在室内,确实感觉注意力会提升不少。
碎片化学习的第三个优势是有助于帮助我们适应情景,有意地进行交叉练习,来应对复杂的世界的变化。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个复杂世界,通过碎片化的,交叉的学习和练习可以让我们辨别细微的差别,让大脑注意意想不到的事情。
碎片化学习有其优势,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意识想要深度学习的,也是需要找个可以专注的时间来系统学习,建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碎片化时间来填补知识体系里面的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这就像以前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一直在说的精读和泛读,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方法不在于新或旧,好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