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调侃了“时保联”是科技对老板的暴政;聊了现代科技让人难以深度工作,成了偷食成就和成就感的怪物。
但是,世界越浮浅,深度工作的回报就越可观。今天我们来聊聊,怎样能练就深度工作的武功。
一
深度工作共有4个流派,主要区别在于时间安排。
第一是隐居派。找个清静的地方,一门心思专研自己的手艺,世外高人就来自于此。代表人物有高德纳(唐纳德·克努特),计算机科学的先驱。他在1990年元旦,弃用了电子邮箱。
第二是闭关派。以天或月为单位,将时间一分为二,一时在外,积极主持事业大局;一时闭关,进行深度工作。代表人物有卡尔·荣格,分析心理学创始者。有时他在诊所看病人,在大学里教学。有时他会到一个森林里的小石屋闭关,进行研究和写作。
第三是每日一练派。每天在没人打扰的同一时间进行深度工作,像是清晨5点到7点。很多作家和思想家都是入的这一门派,像是村上春树和史蒂芬·金。《纽约时报》是这么形容这一派:“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
第四是见缝插针派。抓住可能的时间,就进行深度工作。要求能在深度工作与浮浅工作之间,自如切换。很多新闻记者能够做到,至于为什么,稍后解释。
隐居派在现代社会不易达成。闭关派是有的科技公司已经采用的方式,规定一周里有一天,关闭邮箱,尽情编程。每日一练派需要日程相对固定,所以有人选择清晨早起,进行深度工作。见缝插针派则需要强大的深度工作能力。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流派。
二
下面,来讲讲如何练功。
说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人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很有限,每天都是用一点少一点。可深度工作又需要使用他们,因此,为了习得深度工作的武功,我们先得会借力。
1. 惯性
我们能借的第一种力量,是惯性的力量,养成一种深度工作的习惯。每次选择做和不做,都是要消耗意志力的,而习惯不需要。
一种养成习惯的方法是利用视觉。美国著名笑星小宋飞保持有新鲜笑料的方法,就是坚持每天想一个段子,记录下来,然后在日历上画一个圈。每天的圈连在一起成了一个链条,时间越久越不希望这个链条被打断。深度工作也是这样,每天深度工作后画圈(或三角,形式你定),然后顺着链条就坚持下去了。
另一种养成习惯的方式是固定一个时间,每天在这个时间进行深度工作。这也是每日一练派的主要套路。
2. 引力
第二种力量是引力,就是地球把你牢牢的吸在地上的那股力。与其花注意力对所有的干扰说“不”,不如选一个最为重要的目标,让它像地球一样,吸引你的注意力。目标越重要,引力越大。
3. 反差的力量
第三种力量是反差的力量,付出精力和金钱,营造和平时不同的环境。作者称为“要有大手笔”,额外的付出会让大脑觉得这事很重要,降低了拖延的本能,增加了激励和能量。
J.K. 罗琳在写哈利波特最后一部时,发现自己难以全神贯注,只能做一点极端的事情。于是,她入住了爱丁堡市中心的五星巴尔莫勒尔酒店套房,在里面完成了这本书。
4. 求生的力量
最后一种力量是求生的力量,类似于置之死地而后生。找出优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务,设定硬性截止期限,这个期限要远远少于估算时间,并且在手机上设计倒计时,让自己紧张起来,强制进入深度工作状态。这就类似于考试前一天,临时抱佛脚的感觉。
虽然这个方法能让你体验深度工作的感觉,但是,这个方法要慎用,因为这是一个消耗大量意志力的方法。作者建议一开始的时候,一周不能超过一次。
最常受到这种训练的,是经常面对截稿压力的新闻记者。经过这种摧残,还能写出好文章的记者,往往成为见缝插针派的代表人物。
三
借完力,我们还得把劲使在刀刃上,要通过计划来掌控这些力量。
首先,计划深度工作。
我们比较好的状态是一天能进行4个小时的深度工作,推荐一次90分钟,一天3次。当然,时长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做调整,刚开始可以短一些。刚接触深度工作的人,一天能坚持1个小时深度工作就很好了。
计划最好头一天做,可以减少第二天面对的选择,节约意志力,降低深度工作的门槛。
作者的计划方法是画时间方格。时间列在左边,右边用方块画出主要安排。计划时,一方面给自己一些余地。另一方面也不要害怕实际过程中计划更改,因为目标不是维持既定计划,而是掌握主动权。(下图就是作者一天的安排,来自作者的博客)
再来,是控制浮浅工作。
虽然一个人一天也就深度工作4个小时,但也别认为剩下的时间可以随意进行浮浅工作,小心会没完没了。非入门级的知识工作岗位上,浮浅工作大概是30%-50%的工作时间,请谨慎的筛选。
最后,是控制邮件和社交媒体。
网络工具是造成分心的最大干扰,但我们不需要远离它,也可以控制这种干扰,你所需要的只是设置离线时间。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网络,可以安排自己每15分钟查一次邮件,对邮件进行批量处理。处理完后,回到下一个15分钟的离线状态。时长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的离线时间是百分之百离线状态,少一分一秒都不行。
而且,不仅是上班的时候要控制,日常生活也要设立离线时间,让自己习惯这种不被打扰的状态。
(当然,作者是建议大家远离社交媒体。总的来说,是要认真的评估社交媒体是否对你真的有益。)
四
最后,练完功是一定要休息的,补充深度工作所需能量,不然会走火入魔。
作者作为大学教授,教课、写论文、还出书。但他坚持每天5点半下班,周末不工作。下班前,他有一个停工仪式:检查重要的事情是否都做完,计划第二天的工作,最后告诉自己:“停工完成”。美国其他年轻的教授都忙得一塌糊涂,但少有他这样的成就。他将此归功于自己努力工作,尽情玩的这套理论。
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他一样5点半下班,但起码每天给自己一个下班仪式,之后,让自己可以放松,享受一些自由时光。
这样,一方面可以补充能量,另一方面是让无意识头脑去思考。无意识头脑最擅长处理信息量大又关系不清甚至矛盾的事情。当有意识头脑休息时,无意识头脑才被激活,休息可以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五
总结一下,选择适合的流派,善于借力,通过计划掌控力量,好好休息,你就离练成深度工作这种绝世武功不远了。
(仙人抚须大笑,扬长而去。)
六(一个小小的补充)
如果你的注意力还在,我们可以再聊一下深度工作和团队协作的关系。
深度工作可以让一个人发挥最大价值,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团队协作的力量。现在流行的开放空间,可以激发大脑碰撞,产生灵感。用作者技术宅的方式来说,叫做偶然创造力。这种协作很重要,但也容易陷入很多好灵感,没有人实现的情况。
最好的方法是拥有可以深度工作的独立空间,又有可以开放讨论的碰撞空间。
1
这本书的方法论部分,内容有点杂,书里还有一些其他实用的小技巧。例如,他推荐的减少邮件的方法之一是“流程导向方法”。
当有人约他喝咖啡的时候,他就会思考完成这个咖啡之约的最有效流程,回复以下这样的一封邮件:
喝杯咖啡不错。我们在校园的星巴克碰头吧。我在下面列出了下周有空的两天。每一天,我都列出了三个时段。如果其中某一天的某个时段你也合适的话,通知我。如果你回复了就当做是确认了会面。如果没有合适的时间,下面是我的号码,可以给我打个电话,我们可以商量一个适合的时间。期待您的回复。
这样可以一封邮件就把咖啡之约所需的信息都交代完了,虽然回邮件的时候花了一些时间,但减少了之后这个事宜所需的邮件,也减少了分心的可能。
2
看完这本书,评论一下。我赞同他说的深度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但创造价值和获得财富之间不一定是等号。
往极端了说,曹雪芹创造的价值更大,和珅获得的财富更多。
选择多少和怎样的深度工作,在这些科学知识上,还得自己去试验和琢磨。同样需要琢磨的,还有深度工作与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
1. 冥想可以锻炼专注能力。其实,专心泡茶和喝茶也有这个效果。
2. 岛主八卦了一下高德纳的轶事,看到他说计算机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原因是:艺术是人创造的,而科学不是;艺术是可以无止境提高的,而科学不能;艺术创造需要天赋,而科学不需要。果然是计算机界的牛人。
...今日美图...
— 先到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