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2019-新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十分严峻,疫情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和多个国家,针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对疾病的防控手段还很有限。防控疫情,目前主要是采用物理方法(如隔离与躲避、防护服、戴口罩、洗手等)避免或减少与病毒接触的机会。请大家不要忘了,我们防止病毒感染的最好武器,就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保持或提高每个人的免疫力,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另一个拳头。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机体后,主要依靠机体免疫系统将其消灭。在受到病毒感染的48小时内,机体的应急部队就开始积极地动员。由感染局部的上皮细胞和一些免疫细胞分泌的干扰素,能让未感染的细胞保持“战备状态”,时刻准备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NK细胞,作为重要的抗病毒“士兵”,能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让新型冠状病毒失去容身之所,还能分泌一些免疫分子,起到防御的作用;另一种重要的抗病毒“士兵”——巨噬细胞,能在产生大量免疫分子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时,通过吞噬消化,杀灭病毒。随后,主力部队接管了消灭病毒的任务,首先是人体内的DC细胞,摄取病毒颗粒或病毒成分,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将“病毒信号”传递给辅助性的CD4+ T细胞,进而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并活化CD8+ T细胞来杀伤受感染的细胞。另外,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的同时,这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能向外界传递“病毒信号”,成为CD8+ T细胞(杀手细胞)的靶标,活化的杀手细胞通过分泌一些毒性分子或传递死亡信号(告诉被感染的细胞,你命不久矣~),来杀死被感染的靶细胞。
因此,我们自身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和消灭病毒的关键。既往大量研究表明:个人机体免疫状态决定着是否感染及感染的后果:有人就不被感染,有的人感染了没有得病就好了,有人轻度患病、有人则重度患病甚至死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人体的免疫力会被削弱。试想保卫我们身体健康的军队出了问题,机体抗击病毒的能力大大下降,病毒就能大肆地侵袭我们的机体。值此疫情严峻时刻,特别提醒注意以下的几种情况,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 心理焦虑或消极悲观。焦虑和悲观情绪会影响到人体的植物神经,从而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紊乱,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严重下降。人们常见的“上火”长口疮,就是焦虑情绪削弱人体免疫力的表现,才使得病菌有机会侵袭人体;
2. 身体过度疲劳。过度劳累也是通过影响人体的植物神经,来削弱人体的免疫力。减肥不当、休息不足、失眠、暴饮暴食等,都会造成人体超负荷,导致免疫力降低;
3. 锻炼不足。锻炼不足就会使人体的各个系统经常处在懈怠的状态,一旦出现病毒的入侵,各项机能就不能被迅速地调动起来。往往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比坚持锻炼的人更容易得流感等一些常见传染病就是最好的证明。;
4. 人体的自然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脏器也在跟着衰老,身体的机能不能达到年轻的水平,从而造成免疫力的下降,这与本次疫情大部波及40~60岁的中老年人、重症患者主要是有基础病变人群相吻合。
针对上述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那面对这次疫情,我们老百姓能做些什么来保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呢?在疫苗上市以前,我建议重点注意一下5个方面:
1. 乐观向上,克服恐慌。就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次疫情,坚信我们的党和国家,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不要让网上不专业、不真实的信息影响我们情绪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免疫系统。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受感染的患者则更不能消极放弃,你背后有这么多的医务工作者在为你奋斗,你的家人也在等着你康复,所以更要燃起希望,帮助免疫系统战胜病毒。对于实在具有严重恐惧、孤独心理的人,应积极寻求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2. 保证睡眠,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不过度劳累,自己休息好了,免疫系统才有精神劲儿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另外,研究发现吸烟和酗酒都会削弱人体免疫功能,所以疫情期间,戒烟限酒是很有必要的;
3. 保证营养,大量喝水。每天保证动物和植物蛋白摄取充足,多吃鱼、瘦肉、蛋、奶、豆类等食品,还要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为机体补充维生素,同时,多喝热水也是有用的,每天至少保证1500ml水的摄入。科学研究表明,补锌能提高免疫力,所以可以多吃牡蛎、核桃、蛋黄等富含锌元素的食物。最后必须强调的是,不要吃野生动物!
4. 适当运动,保持状态。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还能促进睡眠,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吸收等。所以因地制宜,每天坚持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有氧运动,自我隔离期间,在家里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跳绳等训练,能有效的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自身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保持学习和工作节奏,也可以让肌体处于良好状态。在自我隔离期间,可通过网络学习和工作。
5. 高危人群,多加关怀。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病、尤其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在疫情面前是高危、脆弱的群体,是需要家庭、社会重点关怀的,不排除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提升免疫力的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