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册简书的时间其实蛮早的,回看时间,发布的第一篇日志,距今已经过去两年时间了。
我也曾很多次告诉自己,保持每天记录的习惯,哪怕写得不够好,至少可以从写这个动作入手,慢慢养成习惯。
尤其是在看了很多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不断坚持前行的人,走得越来越快,走得越来越远,甚至还取得了让人佩服的成绩之后,更是激发了我的信心和渴望。
可为什么每次看完这些励志的故事和人物,可以让我心潮澎湃,但是行动时间不超过一周,却又放弃了呢?
我也曾怀疑,自己本身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根本没有耐心,也没有毅力,更没有像他们那样的热情。
而在一次次放弃之后,就更难再重新提笔开始写作。
直到我看到一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提出的观点,才明白,原来这一切源于自己的思考方法不对。
她提出的一些心理学实验的案例,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比如她说为什么很多人想出去好好度假,但是却仅仅停留在这个念想之上,却从未真正迈出过一步。
经过实验,她发现那些只有念头,而没有行动的人,是因为在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只是启动了“为什么”做一件事情的开关,而没有启动“怎么做”一件事情的开关。
也就是说,你只是想着自己最近工作比较累,想要出去度假,但是从来没开始制定计划,比如要去哪里度假?计划去几天?何时订机票、酒店?怎样制定旅行线路?……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只有念头却没有行动的现象,是因为这些没达成目标的人没能掌握面对不同情况切换不同思考方式的方法。
人习惯性地面对离自己很近的目标时,采取“怎么做”的思考方式,而面对离自己很远的目标时候,采用“为什么而做”的思考方式。
再回到写作这件事情,相信很多来到简书的人,在最初注册的那一刻,都曾想着能够做到可以长期坚持写作,甚至有一天自己写的书可以出版。可是真正能够持之以恒的人少之又少。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就是启动了“为什么写作”的开关。你想写作,是因为你看到很多大神通过写作成功了,或者你在某一天突然发现潜藏在自己心里的写作的梦想冒出来了,你很想实现它,又或者你仅仅只是出于一种习惯培养的目标选择了这种方式。
并且在潜意识里,你觉得写作这条道路很漫长,你也很难达成目标。于是你只是注册了,也只是在注册之后发布了第一篇文章,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而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呢,除了少数人是真的意志很坚定,或者对写作这件事情极度热爱,可以做到每周甚至每天坚持之外,其实也许他们有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启用“怎么做”这个开关,即制定非常详细的行动清单。这个清单可以让你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念头,只有按照步骤行动。
比如一旦你产生了坚持写作的念头,此时的你就开始写下详细的执行计划,比如这样:
第一步:打开电脑,登陆简书
第二步:写下一段话的构思
第三步:写下500字
第四步:检查矫正
第五步:发布文章。
写完之后,你要继续制定第二天的写作计划:
第一步:用一小时时间阅读
第二步:在心里构思和酝酿写作的想法
第三步:晚上八点钟开始打开电脑、登陆简书
第四步:开始写作。
就是这样,制定一个可以让你不需要思考太多,直接开始行动的计划。
很多人以为写作这件事情需要灵感,可是只要你稍稍了解一些那些作家的习惯,就会发现,他们没有人把灵感这件事情看得特别重要,而是更长于执行。
捷克大作家卡夫卡,给自己制定的每天写作时间是4小时。他的本职工作是当地的公务员,为了写作,每天下了班之后,他第一件事情就是睡觉,从下午睡到晚上12点,然后吃点儿东西,就开始写作,写到早上四点钟。每天如此,周而复始。
当然他这个作息时间,并不鼓励大家模仿,仅仅作为参考。我是不喜欢熬夜,宁愿早起一个小时来写作。或者晚饭后抽出一两个小时写作。但至少可以看到,这位当代著名作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的执行力。
当开始用具体计划来审视目标和想法的时候,才发现不光是写作这件事情,生活中大大小小很多想做却最终没行动的事情,都是源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执行力。
所以,以后如果有一个相对长期的目标,不妨就用尝试这个从“为什么做”切换到“怎么做”开关的方式,让目标变得更可视化,更具有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