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要
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从曾国藩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会史。
对于中国这个文化体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政治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看,曾国藩也给我们提供力量,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思考题
曾国藩是如何面对科举挫折,长沙之辱?自卑与焦虑、郁闷与艰难?靖港首败、九江大败?咸丰七年(1857)危机?参照他,把你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比较,他如何应对解决,你是如何应对解决?如有区别,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1. 科举挫折
曾国藩之所以屡次失败,主要是曾麟书的教学方法有问题。
中国方在第6次科举失败之后,他认识到自己并没有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为了解决这个差距他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但是不能用蛮力,他总结思考自己以前的学习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他把自己的文章和他人同题作文相对比。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归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气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那么接下来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
2. 长沙之辱
这是曾国藩出生以来第1次遭遇真正的挫折。曾国藩的第一反应是向皇上控告,然后想一下,他知道这种做法行不通。经过几夜不眠的反思,曾国藩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他不再和长沙官场纠缠争辩,而是卷起铺盖带着自己磨来的湘军,前往僻静的衡阳。打算在衡阳练一只强劲的兵旅,打漂亮的胜仗给大家看,那时候自会分出高下,这才是挽回面子最好的办法。
3.自卑与焦虑
曾国藩考中进士以后,进入了翰林院,发现自己以前读的书基本都是应试教材,其他的书基本上没有看过。这让中国翻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当中。在认真研读了王阳明的传习录之后,曾国藩发现自己和这些圣人比起来,自己的事也是特别的狭窄,而且境界很低劣。
如何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成了曾国藩新的焦虑。
曾国藩在30岁这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圣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然后脱胎换骨的开始是写日记。唐鉴和倭人告诉他,写日记最重要的是反省自己。
后来曾国藩就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回顾曾国藩的一生,我们发现立志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因为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知的。
4.郁闷与艰难
曾国藩升为侍郎之后,比以前工作更卖力了,他不是想给自己谋多少好处,而是想给国家多做些实事,但是当时的政治环境让他做不了什么事情。
鸦片战争让中国中华帝国陈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从内部看腐败已经渗透到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四肢五脏,无不腐烂,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正在酝酿之中,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大清朝的高官们却一个个都在混日子。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特别着急,而且很痛恨这种污浊混沌的官场风气,但是他却无能为力。所以他感觉很郁闷、很难受。
就在这时道光去世,咸丰登基。咸丰皇帝登基之初还是很看好曾国藩的,曾国藩也是想要多为国家出力,为此给皇帝上了奏折,直接批判了皇帝的三条缺点,他希望做到做能够让皇帝幡然猛醒。
然而却得罪了咸丰皇帝,与此同时,还把同事们也都给得罪了。支持曾国藩在咸丰二年几乎成了均是人人唾骂的人物。在北京的最后一段日子,曾国藩精神非常痛苦,越来越想念家乡,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没钱,拿不出回家的路费。
就在这时皇帝拍他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除了会缓解财政困难之外,更主要的是皇帝给曾国藩放两个月的假,因此他可以顺理成章的回家探亲。
5.靖港首败
一心想首战必胜的曾国藩却迎来了首战惨败。自己亲手训练出的士兵在靖港表现如此,那么想来攻打湘潭的那一支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眼看几年来的心血,平生的时光,转瞬之间化为乌有,曾国藩痛苦万分,他既羞愧又沮丧,当时船只经过铜官渡时,他一步跨出窗,扑通跳到水中。“不成功,便成仁”,这就是他早就做好的打算。后来被护卫们救上来以后。身上的衣服是衣服,怎么也不脱下来?他不吃不喝不洗头不洗脸,是坐在那里奋笔疾书起草一折,也就是写给皇帝的遗书打算再找机会寻死。
6.九江大败
九江大败后,曾国藩被皇帝剥夺了军权。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没有任何权利。这个时候他开始反思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的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为了找到其中原因,曾国藩在家中执行各位好友,请大家给他多提意见,帮自己总结教训。
曾国藩阅读好友来信反复回忆既往,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致命的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位刚强。
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是无视忽视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
曾国藩领悟到: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更多地揄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对应自己遇到的问题:
1. 我曾经也高考失利,考了三次才考上一个二本学校。前面两次分数也不高。在外人看来,我一直是一个学习态度特别端正的好学生。然后却没有得到和努力程度相匹配的结果。后来我换了一所学校复读,在最后复读的那一年里,我才真正的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什么样的才是好学生。那些成绩特别好的学生都不是死读书的人,他们会学也会玩。现在想来我那个时候的经历和曾国藩初期也颇有些相似。
我反思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一方面是学习氛围不够好,我在之前的学校里,成绩是靠前的,结果连本科也考不上。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真正的认识自己,方法太单一、呆板,因此换个环境是必须要做的。
2.在我曾经工作的地方,我只是一个本科生,周围都是硕士或者博士,学历、资历都比我高,我当时也是很自卑,在业务方面,自己是新手,经常被同事们嘲笑,我并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于是,我在下班后,别人都下班了,我还在看资料,写文稿方面, 我会拿前辈的文稿过来学习参考,回到住所后,我还会继续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好在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没过多久我就可以熟练的进行工作了。
启发与收获
由于家里的情况特殊,我在结婚后,就没怎么上班过。主要的日常就是带孩子,陪伴两个孩子健康成长就是我的工作。启发与收获。通读曾国藩传之后,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出现问题之后善于反思与总结,不断的反思过去的事情找出其中的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还有他的脱胎换骨的开始是写日记,我们写日记之初也遇到和曾国藩类似的问题:要不记成流水账,要不就是没什么内容,然后就是写着写着就忘记了。曾国藩的立志,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人生目标。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么这个就是你的努力奋斗目标你首先得明确目标。才能为之奋斗。确认目标越早,他的成就就越高。这么多年与社会脱节,在家陪伴孩子,我早已把自己过成了一个“老人”。我们大多数人和曾国藩一样并不是聪明人,但是很少有人有他那种“尚拙”的精神的,越笨越努力。通过读曾国藩,让我认识到,人生不在于起点如何,关键在于你怎么认识自我,并努力朝着自己希望的地方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