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了草庵,时间差不多,约了车前往约好的五店市集合。
狂仙的船刚一靠岸,登岸的一干人等都被安排到指定的酒店进行隔离、做核酸检测。隔离期满,他们就商量着找时间聚聚。巧的是火鸡喜得贵子,他们就约好了赴宴的前一天聚头了!
地主路过接上了剑人,抵达了五店市。小强在群里询问着碰头的地方,地主和剑人定在了老地方。
地主路过了家庙,决定独自去拜会,剑人就先和小强汇合去了。
自从那次在剑人的推荐下来到五店市,地主就恋上了这个地方。五店市里座落着先祖的一座家庙,在地主的感觉里这儿可以寻觅到家族的荣耀。
就那次不经意的问询,儿子问他:我们的祖先是谁?地主开始寻根问祖,在寻觅的过程中,接触许多闽南的红砖古厝、族谱家庙,他也重新认识和喜欢上了古厝埕边的故事和尘埃。
闽南人通常把家宅叫做“厝”。
听过一位老者解释着“厝”的涵义。原本意思指的是死后埋尸的地方。中国古代的先民非常注重死后埋骨的地方,即使背井离乡,奔波在外,都想着落叶归根,埋骨桑梓。这是对根的思念,也是对乡土的认同。
闽南先民大多来自中原,为避战乱迁徙于此。来到闽地,远离了政治中心,也得到了相对的安宁。在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在这里生存了下来,并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并且把它们建起的家宅称之为“厝”,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已经认同了闽南这一新的乡土。
他们如约来到老地方。地主特意选择一年前他们坐过的那个位置,泡茶的竹编桌子已经不想当初那样的翠绿,已经有了岁月的枯黄。
闽南的古厝门前,并没有用砖墙或者篱笆将院子包围了起来,他们只是在院子里铺上条石或者沙土,整出一片明显标识的属地,这就是古厝的埕院。
早些时候的埕场是丰收后晒稻谷的地方,而今却成了泡茶休闲的理想之所。
他们坐在竹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有的悠闲地欣赏着周围的古厝建筑,时不时地撑起长长的自拍杆子;有的轻车熟路地来到泡茶的埕院,熟练地点着想要的茶点;有的来到跟前向着老板询问如何的消费后,便转身离去,这埕边的茶余只是他们旅程的过往……
他们聊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地主说喜欢这种红砖古厝下的慢节奏,很想到对面的茶馆里去听一曲南音的《三千两金》;狂仙说着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多人了,在船上的日子里面对着就是天和海;剑人说这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小强说好几次路过,但还是第一次静静地坐下来……
都说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五店市里这红砖古厝埕边的搬迁复制,却给来的人些许的时光回忆,无意间的一物一景也悄然启动时空的古决。
茶,这时也成了时空的见证。在约好或者邂逅的下午,他们满足地享受着风景这边独好!
总想穿越古厝与红砖,寻觅时空之古决,
执笔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