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之前,很多朋友在微信里面和我说产品怎么怎么难卖,确实现在的产品是很难卖了,但是确实又好卖了。不是吗?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传统企业固守的传统形态的产品一定不会收到主流消费者的青睐,因为市场上太多了。为什么又好卖了呢,这么很简单,因为互联网时代,所符合主流消费群体口味的产品肯定会好卖了。看到这,大家都要说帅哈就是一扯淡的。真的不是,待帅哈细细道来。
我们从商品匮乏的昨天到今天商品的供大于求,也就30多年时间,而这30年后的今天。80后、90后、甚至00后都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而70年的思维和60年代的思维所制造和生产的产品,都毕竟带有太多那个时代所抹不去的印记。所以以60/70后生产的产品往往不能为80/90/00所动心。
我在写这段的时候,其实想过有人要来反驳以上的观点,毕竟小米,格力,三只松鼠都是50/60年代的老前辈做的,今天要聊的,不是说精英阶层的产品,而是聊聊大众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什么卖不掉。
传统企业做一件好的产品需要有五点值得考虑。(仅为个人的观点)
1.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
中国经济发展是总体上来说有三个阶段。贸易时代,房产时代,互联网时代。
贸易时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物质贫乏。人民急缺生活类产品,比如衣服,食品,出行工具(主要为自行车)。这个时代因为国家的鼓励发展市场经济,敢于和迫于生活的一群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将一个地方的产品倒卖到另外一个地方,从而赚取中间差价。也就是大家所称谓的“倒爷”。“倒爷”是计划经济价格“双轨制”的产物,也随着价格双轨制的消失而远离人们的生活。由于同时存在国家统配价和市场价,就给那些嗅觉灵敏或者拥有关系的人带来了利用价差牟利的机会。(这段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时间在1984年,出现了很多现在都值得称赞的企业,万科,联想,海尔,健力宝(很喜欢,失败的英雄),而这一年也称之为企业元年。而这个企业元年或许有太多的罪。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过往,更多的是那个时代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成为未来做人做事的经验。倒爷这个年代,是因为经济价格和信息不对称,而多少人正因为如此成为富人。如果是你你怎么做?
房地产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依靠三架马车,即基本建设,进出口和消费。其中最能起直接效果的是房地产业,如果房地产发展好了,可以带动建筑材料,钢铁,水泥,家电等70多个行业,所以中国需要房地产业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确实国家经济发展了,而且确实有大量的人通过房产富裕了,但是贫富差距变得更大了。买房成为现在中产以下阶层的痛。这个社会也就病了。
互联网时代。世界终于走到互联网时代了,而中国因为此快速发展,互联网世界里中国已然成为老大。中国的互联网由最初的模仿国外的公司,百度中国的谷歌,京东中国的亚马逊,新浪中国的推特等等,到现在的互联网巨头。最近的双十一,912亿销售额让阿里巴巴问鼎全球电子商务。
三个阶段的背后都是大潮流的发展,当然不仅仅是潮流,还有人才,团队,资金。当然
社会红利是第一位的。而对于现在产品无比丰富的时代,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是每个生产性企业都要问自己的。诺基亚是一个例子。索尼也是一个例子。柯达又是一个例子。你的企业真的是时代发展的真命题吗?
2.产品的价值再不也是功能,而是价值归属感。
中国出现的一亿中产阶级,成为中国最具消费的人,这一亿人开始关心的不再是产品功能性问题,汽车零部件是什么,手机屏是夏普的还是jdi的,食品到底补充什么样的养分。人们开始关注的部分有理财,健康,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黎万强老师的《参与感》谈到关于产品的发展。由功能性产品到产品的品牌到产品体验到最后的产品参与。
产品参与的环节恰恰是用户自我价值的主张和归属。人是具有社会化媒体属性的动物,所以人不停地通过自我标签化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社会阶层乃至自我归属。由因为产品是被人所购买,所以产品会因此具有流通,归属(群体)属性。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就应该需要考虑到这点。这个观点其实有类似杰克特劳特的定位,其实不是,因为定位是由研究人群而去确定产品,而价值归属产品是因为产品被购买,而自我标签化。举苹果的例子,苹果手机刚开始面对一小部分极客精神的人群,但是就因为人需要为自己找到自我价值的归属,所以渐渐开始用苹果手机。大量人群的集聚成就了苹果手机这个品牌。再举几个例子,罗辑思维的会员是因为要成为独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所以罗辑思维的社群成长起来了。小米手机成为米粉,明星的粉丝都是因为自己价值的归属。
所以我们的企业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能想着仅仅生产产品就可以,还需要给自己的用户标签化,有了平台用户是自己将自我的归属转化成企业的品牌力量。不过刚开始还是需要企业自己组织,就像内容型社区刚开始是企业生产PGC内容,后面用户自己生产UGC内容。
3.科技才是产品的心脏,模式只是一具躯壳。
上面谈了趋势和自我价值,其实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具有科技性的产品,模式是很容易被复制的,之前很多人在群里争论到底是技术牛还是模式牛,太多人支持模式这边,我就想说没有技术做啥都是扯。(当然不是说模式没有用,只是相对技术)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发展是因为蒸汽机的技术革命,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被发现。都是因为技术。都是因为技术。都是因为技术,重要的事说三遍。这里面有需要讲到小米了,小米我真的不是黑你,因为大家讲的多了都熟悉了,哈哈哈。
小米和华为的对比,看看端倪哈。小米作为手机行业里面中国的老大,双十一小米的手机总销售额的7.4亿元,而华为总销售额达到了11.93亿。这一看来,小米的老大位置可能已经不在了。小米更多展示为一位魔术营销大师的形象,站在很高的舞台上表演一个又一个魔术,赢来一个又一个欢呼,但是这些魔术都是虚幻。他的产品多为厂家为其代加工。华为和其正好不同,华为作为全球性的技术公司是以技术见长的,所以他是具有过硬的技术竞争力的。当然在这里面不能说完全是技术才可以,做个食品的口感是技术,做衣服的材料好是技术。
4.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魅力,没多少企业真正的下工夫。
社会化媒体营销亦有称社会化营销,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这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
社会化媒体在营销当中起到一个传播的作用,因为承载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载体是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而这些平台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内容。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利用这些社会化媒体所做的内容自然是一个品牌传播的过程。
社会化媒体营销,可以举一些大家都基本上知道的例子给大家看,餐饮中的雕爷和黄太吉的煎饼因为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所产生的势能,而迅速达到的品牌知名度。手机中的小米(我又拿小米做例子了,没办法,似乎只有他基本上都知道)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其微博,社区)所诞生的米粉给企业带来的口碑。海尔,加多宝,王老吉等等都不用说。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红利开始走完,我们现在看动不动做一个百万级别,千万级别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几乎是很难的了。当然不是没有可能的,因为事在人为,互联网也不例外。个人的想法是有几点。
一,产品的重度垂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案例:餐饮老板内参被估值一个亿。
二,自媒体渠道是企业也必须要选择的。案例:大企业都在做。
三,让用户参与进来,活动简单,有亮点。不要让用户想最好。
(想写一篇文章,关于社会化媒体工具这块的文章,因为很干货)
其实这里不得不提到新媒体传播的路径,现在的事件和内容是先由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具有新媒体属性的平台展开,大号介入,传统媒体介入(电视台,报纸)接着再有群众的传播。总体上源头由原来的传统媒体转成了新媒体,但是传统媒体的作用和权威还是巨大的,毕竟廋死的骆驼比马大。(也有反转的,南方都市报“被黑”,人民日报的“无字天书”)但是趋势已经走远了。
5.时代在变,企业和产品快速迭代。
互联网时代讲求的另外一点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人是环境的动物,今天喜欢这样的,明天就喜欢那样的,在一根平行线的上下摇摆的不停地前进。所以企业的产品不加速迭代,很快就会发现你在市场上的份额就没有了。有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产品,现在几乎没有人用了,很早的BP机,后来的聊天室,随声听,诺基亚,现在的脸萌,魔漫相机,小咖秀(我也觉得是)。(比较杂的案例)。
我觉得产品快速迭代没什么可讲的。
关注帅哈,互联网上尽情的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