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留守儿童」只在农村
却不知有「城市留守儿童」
杨桐——城市留守之殇
杨桐曾经是个厌学、暴戾、没有目标的“不良少年”。
“人生就是一个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所以吃喝玩乐都要及时一些”,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
从撕课本、喝BB霜,到逃学、打架,再到醉酒轻生跳天桥。他说“活着好累好痛苦”,一个16岁花样年华的少年为何会萌生如此悲观的想法?
> > > 困在三百平牢笼的孤独者
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避风港,是安乐窝。
但对杨桐来说,家是宾馆,是给他睡觉的地方;三百平的房子如同“鬼屋”一样冷冷清清,连人影都没有。
所以他不愿意回家,终日流连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用游戏里的标准丈量现实。他说“网吧是我家,我爱我的家”。
杨桐的朋友说,“他一个人在家就会打电话约我出去,他怕一个人,他怕孤单”。可杨桐却口是心非地说:“我朋友这么多,孤单什么?朋友比较重要,父母可以放后面。”
只有在酒醉之后,寂寞孤单的思绪被无限放大却又无法排遣的时候,他才脱下玩世不恭的外壳,呼出一个留守儿童的呐喊:“别人都有爸爸妈妈跟他撑腰,我就一个人,无依无靠的,只有钱……”
> > > 父母缺席成长
杨桐的父母辛苦经营着一家企业,家境殷实。由于父母将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工作中,两人经常忙到很晚就在厂里睡下,一个星期也难得回家一趟,对杨桐生活的关心也很少。
杨桐与父母的交流几乎只剩下要钱了,在他心中母亲就是提款机。他说“回来一次就坑她一次,她不让我开心我也不让她舒服。”妈妈和他逛街的时候,各种名牌就是他的战利品,金钱是他的“安全感”。
父亲给他打电话,可是杨桐把父亲拉进了“黑名单”。如今叛逆无法管的杨桐让父母束手无策,杨爸爸感叹管工厂难管杨桐更难。父亲觉得,儿子的生活条件无忧无愁,他还这样,他觉得不可理解。
但杨桐却是这样说的,父母工作不陪他,赚下来的钱就理所应当给他,不然就对不起他。他的叛逆,希望能够引起父母的关注,可是失望的父母却更加不管不顾……
有多少孩子是被“留守”的?
或许大家听说过杨桐,通过某台的互换真人节目知道他的故事。尽管一些网友对该节目的真实性有所质疑,但笔者认为,杨桐也许是经过包装的“代言人”,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他身后那一大群双亲缺席成长的孩子。杨桐站到了镁光灯下,是为了让我们看到那隐匿在各个角落的留守儿童群体!
那些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目之所及的地方,那些终日徘徊街头的“问题少年”,都有一双不负责任的父母!我们都以为,是生活的艰辛,让父母无奈地把他们留在家里。但实际上,有多少孩子是被家长以各种理由主动分离的?
“发现母亲”小编上学的时候,常在老师办公室帮忙批改作业,亲眼见识过那些被请来见老师的家长。他们的双亲或许为生计疲于奔命,孩子缺乏管教自己也很无奈,一味希望老师能多理解、多担待、多照顾。有的父母情感失和,相互争吵谩骂、彼此推诿,让孩子落入双不管的真空地带;有的家长表面上和老师唯唯诺诺,实际上他们自身沉迷于麻将、赌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
生计、公差、离异……这些难道就是拒绝陪伴孩子、不让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的理由吗?!
王东华教授在《发现母亲》一书中,曾以一些案例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主要原因是父母缺席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即“母亲印刻”。亲子长期隔离,情感的疏离,往往就是家庭问题的开始。
“发现母亲”小编相信能够看得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不是对自己孩子不管不顾的人。孩子会产生问题,必定有其原因,父母也有其责任!生活的艰苦拼搏绝不是缺席孩子成长的借口,除非您拼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