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一直在研究B端产品的用户体系是否真正具备刚性需求,翻找了以前经历的项目的一些材料,突然发现很难找到一个具备B端用户体系的产品。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部分B端产品都是功能性产品,解决的问题是B端线下收银、订单管理、线上营销等跟本身业务有较大关联的硬性需求:
PC端的一些营销后台,采用的也仅仅是商户营销/支付能力的输出:
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关系
难道B端产品,压根就不需要做一套B端自身的用户体系?我联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一张图:
这是一张描述ToB业务的满意度与B端客户忠诚度的关系。我们所认为的普遍是我提供的服务体验越好,客户的忠诚度自然就越高,可实际上调研机构帮我们验证的结果却是满意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客户忠诚度就停滞不前,无法再有更大的提升。我想,这条被拉平的曲线可能就缺在B端用户体系上。
我尝试解读一下满意度与忠诚度两个维度,首先,借用一下关于口碑的一句谚语“预期之内,理所当然;超出预期,即是口碑。”这是对于C端消费者而言的。对于C端用户来说,使用口碑是在查找商户、点外卖、买单等场景下,用户通过口碑找到了口味契合价格契合的商户,实现了满意消费。而通过X团,他可能获得的推荐商户让他感觉体验平平。随着两款产品使用次数增多,客户有了倾向性的答案,于是对于平台的忠诚度越高,因为比起X团,他更相信口碑为他推荐的商户更适合他。
B端场景下不妨畅想一下,A商户同时使用X团与口碑,使用的功能大同小异,难度也大差不差。这时A商户着眼于哪家平台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人气,帮我实现更多的GMV。口碑可以?那就把资源倾斜到口碑去!X团有活动补贴?那这段时间就选择X团做活动了!是吧?商户对于平台的选择,只有一个条件-----利益。
商户对于平台运营者的要求就变成了“熟练使用X团、口碑等第三方XX平台,提升GMV。“而商户对于平台毫无忠诚可言。
平台除了功能与流量之外,唯一对商户而言有所依赖的,可能是平台帮助他带来的所谓私域流量的客户了。这部分顾客,是商户可以深耕细作的忠实顾客。在这个环节上,商户无法离开平台独立存在。
用户体系的纵横差异
C端消费者主要基于成长型的用户体系,其生命周期大概就分为拉新、留存、活跃、召回。付费找机会再议。
最终的目的都指向“占领用户心智”也就是用户忠诚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去刺激用户使用产品,培养用户忠诚度,提升用户体验,不断的提升客户满意度以此来维系顾客跟我们的亲密关系。(如果有一天商户因为资金问题做不下去了,发起众筹来拯救商户的那些用户,就是真正的死忠粉了)。
而另外还有一种价值型的分层方法,一定程度上更适用于B端用户。
显性价值:不随着业务开展而频繁变化等数据信息,如营业执照、注册资本、成立时间。C端如个人身份信息、配送地址、子女情况等;
潜在价值:商户经营周期内的数据单元,如日订单量、日GMV。消费者的消费频率、笔单价;
成长价值:当前周期与前一周期的业务环比变化,如这个月订单量相比上个月订单量提升50%,说明商户的服务在迅速获得消费者认可,这类客户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政策扶持,帮助他迅速成长?
用户分层方法不同,表现形式自然也不尽相同。
成长型的用户分层,跟我们日常看到的会员体系一致,金银铜卡、等级越高可以享受的权益越多,重点需要关注的,不过是权益的配置是否名副其实。
至于价值型,很难以显性表现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也正因为难以显性表现,所以就会有一些信用分、芝麻分等等所谓信用体系来支撑理论。
B端的用户体系,是否就一定是信用体系
聊到这里,B端产品的用户体系需要怎么做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但B端是否需要一套用户体系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商户对于平台的依赖来源于功能、流量;
平台拉拢商户的手段是活动、私域流量;
商户对于私域流量的认知尚未完全,SaaS型接入的商户对于私域流量的感触也许更高。
所以商户&平台,更多的是单纯的生意关系,忠诚度很难谈起。更何况商户要的只不过是“帮我解决问题,不用给我什么惊喜,我要做好我自己的事情”。
平台从哪些角度去做B端用户体系?
B端产品的使用角色。
更高级权限的功能(友商差异化功能/补贴方案)。
B端经营扶持(流量之外,如金融、保险)
BTW,钉钉跟蚂蚁,是不是做得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