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到周六周日下午,一中的校门口就聚集了许多来接孩子的家长,为了方便家长休息,校方在校门口的南北两侧放置了几张长椅,那天下午我坐在长椅上等儿子放学,旁边是一对母子。
母亲正在跟一旁的人交谈,我儿子学习很好,年年考第一,母亲一脸地满足。
八九岁的儿子很调皮,手拿一杯奶在椅子上跳上跳下,摇来晃去,干净的长椅上顷刻间布满了孩子的鞋印,喝完奶茶后,孩子左顾右盼了一会儿,对妈妈说:“这里没有垃圾桶,垃圾扔哪里呢?”孩子摇着手中的纸杯问。
“扔河里吧!”妈妈不耐烦地说。
一中校门口有一条护城河穿城而过,河边的柳树已经披上了鹅黄色的春装,轻拂着两岸光洁的石栏杆,坐在椅子上就能听到欢快的流水声。
儿子一听乐颠颠地跑到河边,把纸杯扔进河里,又乐颠颠地跑回来。
不一会,孩子又喝了一瓶饮料,这次没再问母亲,毫不犹豫地把垃圾再次扔进清澈的护城河里。
二
熙来攘往的人流中,一位提着饭盒的母亲正朝校园里张望,一会儿担心地摸摸饭盒,一会儿,焦急地在川流的人群里寻找,这时一个穿校服戴眼镜的男孩朝她走来,她的脸上顿时漾起微笑。
母子二人坐在长椅上,母亲打开饭盒,一股浓浓的肉香迅速在空气中飘散,母亲催促儿子赶紧趁热吃。
儿子吃了一口,眼睛瞪的溜圆,一副难以下咽地样子,大声呵斥母亲:“不是给你说过我比喜欢吃鸡肉,怎么又是炖鸡肉,这两天上火,你偏偏放了这么多辣椒!”儿子的声音引来旁边家长诧异的目光。
母亲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小声嗫嚅道:“平时你不是喜欢吃辣椒吗?”
“我嗓子疼,不吃了。”说罢,儿子站了起来。
“多少吃一点,现在学习多紧张,吃点对身体好。”母亲陪着笑,小声央求道。
儿子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学校,留下母亲一人独立夕阳中。
春日的风还很凌厉,母亲的头发在风中乱舞,她呆立了几分钟,轻叹一口气,消失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
三
《弟子规》里说,泛爱众,则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认为,德行是第一重要的,有了好的德行再去学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可是现在的教育则与之背道而驰,在这个喧嚣浮躁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从学校、家庭、乃至这个社会,都不约而同的认同一个道理,孩子考高分是至关重要的事情,随地扔垃圾,呵斥父母、闯红灯、景区乱写乱画等都是无足挂齿的小事情,凡是可以考高分的方法无所不用其极,不惜花大钱上补习班,请家教,哪怕只是提一分也再所不惜;凡是和考高分无关的事情都是小事情,即使是满身恶习,只要学习成绩优秀,依然是我们交口称赞的好孩子。
成绩优秀,固然可喜可贺,可是还有比成绩更重的东西。
马加爵、药家鑫、复旦投毒林森浩他们从小到大成绩都非常优秀,获奖无数,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是他们的可悲结果却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他们知道如何考高分,却不懂得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而家长只关注看得见的成绩以及众人歆羡的目光,却不关注孩子想的是什么,学校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带来的光环效应和升学率,却没有把目光投向学生心灵的成长。
从学校到个人,我们随着成绩的高低起伏而或喜或忧,却没有发现孩子心灵己一片荒芜,一个火星,就可以燃烧成一片废墟。
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无法在短时间里让学生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同样,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建造气势恢宏的大学,却无法在同等时间内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成绩可以提高,成长却不可拔高,成绩可以立竿见影,成长却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 。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对于成长和成绩而言,成长是根,成绩是枝,没有根,何来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