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日:“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钱穆解读: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故一本作久而人敬之,谓是善交之验。然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因晏子之善交。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尤过于其功效之外见。
他评:关于交友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我们常常感叹:“相识满天下,知已能几人?”这就是说,能够善始善终,始终保持友谊的朋友是很少的。可晏子这人却很有点了不起,他不仅能和朋友善始善终,保持友谊,而且还能让朋友越久越尊敬他。晏子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圣人并没有说。也就是说,孔子在这里所赞美晏子的,实际上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和过程。圣人微言大义,我们也不好妄力加猜度。只好把“久而敬之”作为一种理想的交友境界而提出来共勉。至于怎样达到这个境界,那就只好根据各自的交友经验和感受去细心揣摩和领悟了。但愿我们都不要像酒肉朋友一样,三杯酒下肚,你好我好一切都好,一旦遇到利害关系或有风吹草动,便成为生冤家死对头。只要大家竭诚相待,推己及人,“久而敬之”也就不会是什么难以达到的境界。关键是不是在一个“诚”字呢?表面上赞的是晏婴的交际法,其实不仅如此,关键还是德行。时间短的,你很容易,你懂得进退应对,那你就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人家对你恭敬。但时间长了,你不只是只懂得进退应对而已,你要真有德行、真有学问,人家那个恭敬心才能保持不变。《四书拾遗》(清朝的大儒林春溥先生写的)中「引黄鹤溪惠迪迩言」说到「交际之间,其人实有可敬,而我不知敬,则失人」。与人交往,这个人确实值得我们恭敬,而我不知道恭敬他,这叫「失人」。对人失礼了,而且你不懂得识人,那叫失人。「其人本无可敬,而我误敬之,则失己。」如果这个人本来没什么可以说值得我们恭敬、值得我们提倡效法的地方。这个敬不是说我不礼敬他,是他没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那我们就对他有过分的恭敬,这叫「误敬之」,这叫「失己」。这种讲法是对这章的引申,让我们懂得与朋友交往之道、与人相处之道。
你对人不能够失敬,也不能过分去恭敬,这个礼要讲究节度。所以礼节礼节, 节是节度。没到、不足那是失礼,过了也是失礼,过犹不及。所以「失人失己,必贻后悔」,这就会造成后悔了。所以晏婴很懂得进退应对,很懂得与人保持这种礼节和距离,那种分寸掌握得非常好。
我们跟人的交往友谊,要逐渐逐渐的加深,由浅入深,浅交到最后深交,这样的循序渐进好。不要一开始就好像好得不得了了,到最后慢慢就淡了,就疏远了,那个就不行。真正会交往的,朋友之间岁月愈久,那个情义愈浓,这就是好的。一开始也不能够走得太近,要保持点距离,由疏渐亲,这个好。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或甜如蜜,一开始红火得不得了的,你就知道不可能长久。由疏渐亲,所以淡才能久。
郑康成他讲,『久而敬之』是指对人不会疏远、不会轻慢,特别是对老朋友更加的尊敬,这是郑康成的解说。跟刚才提的《四书拾遗》当中的说法就有不同观点,但是都可以参考,他们并不矛盾。郑康成讲得也很好,愈是老朋友,「久而敬之」,时间愈久的朋友愈要恭敬他,这也是得人心。这是「其解善交得之」,这是善交。「人须交友,朋友在五伦之中,故须如是慎重。」朋友是五伦之一,很重要的一个关系,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这就是交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