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国人眼中,他是士大夫的典范,智慧和忠臣的化身。但是,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却是有许多让人诟病之处。
诸葛亮也算出身名门,其先祖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只是到了东汉未年,家族日渐势微,没落了下来。
诸葛亮天资聪敏,自幼饱读诗书,识天文,晓地理,洞察天机,而且他志向高远,常自比春秋时名相管仲和名将乐毅,自视甚高。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天下豪杰并起,诸候争霸,诸葛亮恰逢乱世,一直等待时机,一展抱负。
他在南阳卧龙岗草庐隐居,时刻关注天下大势,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其未出茅庐而能三分天下,足见其战略眼光之独到。
可是,他即使有天纵之才,但始终未被人发现启用。他的好友徐庶,是汉室宗亲刘备的军师,曹操慕其才名,用计将他诓至曹营,在辞刘备时,因感念刘备厚恩,才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诸葛亮因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启了不平凡的人生。
时刘备势微力寡,素有问鼎天下雄心的刘备,闻知诸葛亮之才后,亲往草庐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感于刘备的诚意,遂出山辅佐他争霸天下。
诸葛亮为什么在刘备三请之下才出仕,这里是有许多原因值得考究的。
首先,诸葛亮洞晓天机,知道天下纷乱之后的结果,统一天下的心然是曹魏一伙人,所以他对刘备的邀请,只好迴避。他不想逆天道而行事,遭到天遣。也许,此时他内心的期待是被曹操所赏识重用!顺天意,助曹操平定天下。只可惜,曹操对诸葛亮并不知晓。
在刘备三次邀请之后,诸葛亮知道命该如此,况刘备素有仁厚之名,只好认命辅佐他。
其次,古代读书人讲究:士为知己者死!刘备如此赏识看重自已,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虽知逆了天道,也只好勉为其难。
最后,士大夫立世无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也想建立功业,既然有人赏识自己,为求青史留名,也只好出山,否则就辜负了自己的满腔抱负和卓识才能。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诸葛亮才出仕辅佐刘备成就了一番霸业。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当时实力最大的诸侯袁绍,统一了北方,一跃成为无人可比肩的势力。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帮助刘备联吴抗曹,使曹操大败。东吴孙权解除了危机,刘备趁机壮大了自己,有了立足之地,随后,刘备取汉中,夺西川,尽得巴蜀之地,终于成为可与曹操和孙权分庭抗礼的一方诸侯。
至此,天下基本形成了鼎足而立之势,诸葛亮也帮助刘备完成了三分天下的意图。
诸葛亮也因此名扬天下,功成名就。
诸葛亮做为一个位极人臣,被君王倚重的丞相,其治国理政的才能和对君王的忠心无可厚非。他不但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不负刘备托孤之重,忠心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让后世人敬仰。
但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推迟了中国的统一,实在是有违历史的潮流。
他为保住弱小之蜀国,以攻为守,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使国力只相当于曹魏五分之一的蜀国穷兵黩武,耗尽了国力,加重了中国的战乱。他这么做,也只是延续了蜀汉灭亡的时间,从根本上意义不大。
如果,他能顺应历史客观的发展规律,使曹魏早些统一中国,那历史必然是会另一个样子。
那样的话,司马氏就不会有出头之日,也就不会代魏统一天下,建立晋朝。
司马氏所建立的晋朝,可以说是对历史没什么贡献的王朝。
由于晋朝注重门阀制度,崇尚黄老思想,西晋仅存在了不足百年,而东晋耽于偏安一隅,导致了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比较黑暗的时刻。不但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汉文化遭受了极大的摧残,遗祸后世,影响中国历史的文明进程,也开启了外族人大举入侵中原的先河。
没有外族人的大举入主中原,也许就没有后世的元朝和清朝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国。如是,中国就不会有近代的百年耻辱,历史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诸葛亮27岁出仕,辅佐蜀汉27年,亡故时54岁。也许,诸葛亮在出山时,就知道自已逆天行事,命不会太久。但不晓得他知不知道,由于他阻碍了中国的统一,致使五胡乱华,对后世所造成的遗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