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在五四前被称为“闲书”,地位很低,地位高的是“文”。“文”是用来论时势、讲道理的,文以载道嘛,直到五四后,小说被赋予了“改造国民性”的重任,才出人头地。小说之所以会超越“文”迅速崛起,与其天生的亲民性是分不开的,小说不会绷起脸来讲道理,而是它讲故事给你听,在闲恬中自得体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国家,凡事都讲个关系,办事都找个熟人。不光是人的关系,就是买个东西,也相信口口相传,所谓的“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际关系就像是个生物链,非常重要!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中,楼相府里两位喜欢附庸风雅的公子,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两顾茅庐的草根文化名人——杨执中。这个杨执中立刻又介绍了气味相投的权勿用,权勿用来时又带来了“江湖侠客”张铁臂,狗拉羊肠子,越扯越多。这个破落文人杨执中,又是如何入了两位相府公子的法眼呢?
这里先引用易中天一段关于文人的描述:“对于文人来说,自由散漫,吊儿郎当,不愁吃喝也不必负责,又能讲些高深玄远的道理,发些愤世嫉俗的牢骚,比什么都过瘾。”
这个杨执中就是自由散漫到村民的稻场上,“讲些高深玄远的道理,发些愤世嫉俗的牢骚”,在众村民中博得一个高士的虚名,恰巧这些村民中,有一户是楼相府的仆人,将此人介绍给了两位好附庸风雅的公子,至此,就有了一拖二,二拖三的生物链延伸。
有才的人很多,有才能出人头地的不多,即“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想要见着伯乐,想要出人头地,别人的推荐是必不可少的。
人际关系不要污名化,人是群居生物,群居的个体间必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自然界的生物链,链中各个物种互相维持了生存;人际关系的生物链,链中的每个人互相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虽有一些庸俗的成分,总体而言,人际关系是人生活于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条件。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领导、邻居,有些是我们与生俱来,有些是学习、工作中必然存在,就像一个生物链,在互相关系中共同生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于世上,活在现实,不论是谁,都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为自己编制一个好的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