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西恩-卡尔的光辉时刻,是无忧无虑的垮掉一代青春岁月中的聚光中心----那闪耀着神光的克劳德-德-莫布里斯,是他们奉献了自己的司仪,他向他们欢呼:'坠入深渊/天堂还是地狱/谁在乎?'---大好年华已逝多年,多少年前,那个战时的炎热夏夜,卢西恩取了,或说,收下了,那条性命---他的师友,他的软骨头,他的花痴与玩物,他的创造者和毁灭者:戴维-埃姆斯-卡默勒."
不能否认,最初正是因为被这段文字吸引才开始阅读"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这部书的.垮掉的一代之前也有所耳闻,但也仅限于耳闻这个程度罢了.一直以来,我都下意识地避开与此相关的文学,或许在于对他们那种生活方式的不认同,抑或许只是不想受到这种堕落的非日常的引诱呢.魔性的生活,仿佛不停地向着刻板地生存于世的人们不停地招手,只要跨出一步,便会笔直地坠落下去.
卢西恩恐怕也是这么一个人吧,拥有魔性的魅力,勾引着那些才华横溢却又对世俗不屑一顾的人们聚拢在他身边.就像兰波,拥有天才般的才能,如同骄阳般带来活力与激情,引得魏尔曼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但太过接近却又会被这美丽的太阳燃烧殆尽.但是和兰波不同,卢西恩本身并没有能够撼动文坛的能力,他更像月亮,在黑夜中散发着荧荧光芒,其实反射的是他人的光,即使是这样的假象,依然能够成为温床,孕育出最初的垮掉一代.
是能够激发他人才华的人吧.
在"杀死汝爱"的电影里,卢西恩被演绎成一位美丽的金发少年.他脸色苍白,看起来有些神经质,可以若无其事地口吐脏言,却又带着浪漫主义情怀,嘴里念叨着种种新概念,新思想,内在却需要靠他人来填充,现实又脱俗,残忍自私又天真,散发着病态的,妖冶的美感.
我想这个人对那些人来说,即是心中的缪斯了吧.而卡默勒的飞蛾扑火,即使是以悲剧收场,对垮掉的一代而言,却是凄美至极的故事,就如同古代所有诗歌中所描述的那些悲剧一样.这不是一件谋杀案,而是一次献身.一个男人将他的身,他的心,他的灵,双手奉上,献给他所爱的少年,心甘情愿地....
作为旁观者,同样也是两位当事人朋友的杰克-凯鲁亚克和威廉-巴勒斯,以卢西恩与卡默勒之间惊世骇俗的师生畸恋为灵感,创作出"河马"这部书.虽然被写成了小说,我依然忍不住当作那两个人的真实故事来阅读.
卡默勒对卢西恩的苦苦纠缠,从很多角度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可以为他放弃光明的前途,优越的环境,跟着他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转,活脱脱一个跟踪狂.然而就算是这么一个思想已然脱离常识的男人,渴求的却并非是对方的身体,而是更高层次的爱,甚至是相守一生的承诺.
"这整个菲利普情结就像基督教的天堂,从需求中滋生出来的错觉,漂浮在虚无飘渺的柏拉图环境里,像个幸福约定一直在前方召唤,但永远不可企及"
书中的阿尔说"我想要被他爱"
越是渴求,便越是被拒绝.
越是被拒绝,便越发渴求.
卡默勒的爱像一个牢笼般困住了卢西恩.他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天生不羁,渴求自由,但与此同时,又怎能否认他曾经不曾享受在卡默勒的爱里,甚至肆意挥霍着这份纵容,让他为自己鞍前马后,写作业也好,安排生活也好,卢西恩利用着他人对自己的爱,明明知晓自己给不了相应的回报,却是一味地沉浸其中.
想要挣脱却又忍不住去享受.
人果然是矛盾又自私的生物.
但正是这由矛盾,无私,爱与自私所共同催化生成的谋杀案最终构筑出一段壮丽的爱情悲剧,和它的主人一样,散发着魔性的魅力,让无数的卡默勒沉醉其中.
现实与小说里的卢西恩与菲利普都只获得了极小的量刑.前者甚至之后还走上了一条光辉的人生道路.然而对于卢西恩来说,卡默勒应该是终其一生都难以抹灭的存在吧(他那些垮掉一代的朋友们也会时不时写两本书来提醒他一下),很难想象卢西恩杀死卡默勒时,与之后都到底都怀抱着怎样的一个心情.
"菲利普凝视虚空,两行长泪流下脸颊"
他是为了自己哭泣,还是为了阿尔哭泣,抑或是为这一切哭泣,此刻都已不得而知,我知道唯一可以确认的,那便是在这个世界上,已不可能再出现一个像卡默勒那样的人,如此放弃尊严,放弃一切,如同狗,如同玩物,如同花痴与软骨头般,去深爱卢西恩了.
阿尔从屋顶直直坠落,卡默勒深深地沉入了湖底.
带走了少年的灵.
而这让我感到深深的遗憾与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