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关于备课,新教师这五点咱应该知道
一、备课不是什么?
备课不等于抄教案;备课不等于拼奏教案;备课也不等于写教案;备课还不等于作课件或编制导学案。
二、备课是什么?
我认为备课是有阅读思考、撰写教案、作课件、技能训练与内容消化四部分组成。
1、撰写教案前重在阅读思考。研究课标、研读教参、研读教材(文本)、阅读教材分析、研究课后习题试卷,研究学情(学生知识、能力、经验、思维起点与新授内容逻辑起点之间关系)。
2、撰写教案。依据课程资源、学情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
3、作课件(设计微课程)、设计导学卡。它是教案的附助工具、手段。
4、技能训练:对要求有感情朗诵内容自己要先练一练,对要在黑板上示范生字、地图自己要写一写、画一画,只有这样,教师示范时才有底气。
4、内容消化。对教案上内容要融会贯通、熟记于心,即上课时要脱稿。
三、备课侧重点是什么?
1、整本书课标侧重点:1)学科课标级段目标与本册目标分解;2)在熟悉各章节教材逻辑体系结构基础上,画上整本书知识树或思维导图;3)确定整本书重、难点章节;4)编制教学进度表及撰写学期教学策略、方案。
2、单元备课侧重点:1)熟悉单元总目标;2)、确定课时重难点;3)划分单元课时数;4)制定单元教学策略。
3、课时备课侧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没有。一节课可分多个可时,以一课时一课时写导学案。
四、当前备课创新有哪些?
追求理解、以终为始的翻转备课一一教学转型的思维革命
格兰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提出拟向教学设计观点:
“逆向设计”: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要思考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哪些证据表明达到了学习目的;必须首先关注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
该设计方法所“逆”于常态教学设计之处主要在于:在常态教学设计中,评估是教师最后要做的工作;而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确定了所追求的结果后,首先就要考虑评估方案,书中称之为“可接受的证据”。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这也就是我们日常教学设计时所要思考设计的教学目标,查看课程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当然,我们收集的证据既包含传统的测验和考试,表现新任务和项目,观察和對話,也包括不同时间内的学生自我评估。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有了明确的预期结果和合适的评估证据后,我们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搞清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
理解”:“理解”的指标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认,而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
翻转教学设计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设计思路而言的。习以为常思路是,先确定目标,再确定学习内容,最后设置达标检测。而拟向设计是先确定学习目标,再确定检测目标达成判断指标、依据,最后依据欲达成这些指标,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我称之为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
五、备课设计新思维有哪些?
从个人设计走向集智协作设计:从教案设计走向学程案设计(即从教的设计走向学设计):从课时设计走向单元、学时设计:从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到评价的正向设计走向从评价出发倒退的翻转设计:从单一关注课时目标设计走向三类、三级、三种目标链设计:从预设过度的静态设计走向目标、问题、方法等多元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设计;从单一设计走向整体建构、系统设计:从教学性教学设计走向教育性教学设计;从内容设计走向为概念而学的全局性理解设计;从仅关注知识获得设计走向思维、素养双生长设计;从仅有学科意识设计走向课程意识、跨学科协作落实综合素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