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小白
对于跨界导演的英雄梦,有褒有贬。且易被盖章评论,又是一部自导自演自封英雄自我陶醉的影片。语意之下:免不了俗,更免不了套路。
小沈阳首部执导的影片,在喜剧效果上还是收获了一波好评,但想凭一部影片脱去大家固有的认知,尚任重而道远。
“东北二人转”的“低俗“和“不差钱”对于观众来说是第一印象的烙印,所以容易被贴“笑不出东三省, 和拉长时间的小品”标签。
贴标签不一定是件坏事,当被贴的人有能力将这个标签转化成一个logo标识,就成了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进而以至于后面的人就只会被当做是模仿。
就如王宝强被贴的傻根符号,却被他演绎到一种傻根似的自嗨癫狂的境界。喜剧片中就都想掺入这样的一个凑足笑料的角色,却都被当成是对王宝强的模仿而变得尴尬。在《猛虫过江》中大雷的角色自嗨时显得无聊,癫狂时又显得尴尬。 想纯搞笑又变得很不好笑。就会有种东施效颦之嫌。
而小沈阳的东北腔成为东北式笑话的标签,且都有立竿见影让人发笑的效果。小沈阳的眯眼,微驼,引脖,头稍倾向上一侧做深思样的说着自言自语式的正经话,成为一种特定的引人发笑的标准模板。他不笑的样子本身就变得很好笑。
卖笑是喜剧的特征,笑点本身就是它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让走进电影院的人可以暂别沉闷的生活,让久置不动的腹部赘肉得到颤抖性的锻炼,让脸部越来越僵硬的表情得以重新记忆笑脸的轮廓。其实大家笑点都不高,没笑的原因是笑本身被生活遗忘了。生活中太多的无奈让我们不记得笑了。而在电影院里漆黑的环境让人集中注意力到光源的出处,荧幕上的一切就是大脑的所有焦点。
小沈阳深深抓住这点,“我就想认真的给你们说笑话”。如果偏要以电影艺术的角度去观赏,小沈阳会很委屈“臣妾还做不到啊。”
小沈阳的【猛虫过江】基于东北原生态农村的环境,在大荧幕上又加入台湾大佬和黑社会的各种元素,乱炖出一锅看似杂乱无章却又笑点十足的喜剧片。并以生活中所见的负面人性为取笑点,很快就让观众有种意会的释放感。
比如偷菜,对于这种小偷小摸爱贪小便宜的人性,就直接给他们一个章,“一辈子没出息。”
比如碰瓷:
穷人你不能碰,他们套路更深;富人你碰不起,他们压根不在乎你那条命。终其结果,不是失财,就是丧命。潜台词:碰瓷的职业人,死了这条心吧。
比如守财奴:火药固执的要锁上墙都挖了的赌坊,一副守财奴的死性,就是脑子冻坏卡壳的表现。于是导演就让他从头冻到尾,从东北的风冻到了南极的冰。
比如显摆:东北的大雷跑到台南去得瑟貂毛,往热死里整还不忘用台词鄙薄这土的掉渣的炫富思维。该甩的土味儿需要抖抖了。
不过影片中还是应用了很多
““反配”的手法。
让男二穿貂毛到台湾炫富;把一群东北彪子放在台湾社会中耍狠;把自己扮演的一个老实巴交,诚恳但胆小怕事的小人物放上了在五湖黑帮社团的讲台上。虽然缺少点让人内省的深意。但把反配的笑点都凸显了出来。
影片的缺陷也还是很明显,故事很雷,情节的连贯性不够,剧中人物的几条线拼得很牵强,剧情反转稍显突兀。小沈阳扮演的沈福在剧中得以逞英雄的剧点很低能平庸。
搞定五湖集团老大都不能搞定的铁山,仅凭给她卖鱼(关键是人家不但没钱还是个女的,竟然五湖搞不定);而和谐蛊叔就是烧个菜,当然外加解除了只炸弹。最后破案那段推理精简到不费什么脑细胞;最后和女主角的拥抱都没看出是有什么爱意。
作为导演,小沈阳不是一个好的故事叙述者,但是他能把握住重点,能捉住观众的笑点,这也是另辟蹊径的一种成功方式。对于一部喜剧片,就是要看官们笑。这点小沈阳做到了。
小沈阳的你笑我不笑,我笑不让你知道,一本正经的说笑话,以喜剧的方式表达人生的见地。如影片中沈福引用古人云,则被他曰得让人不明所以,却让自己深信不疑。
让一把菊花刀都有它的选择理念,要让人有自己的正确选择。当我们以为导演要把主题往做人哲理的深度上引,以身作则去感化他人,然而剧情却以警察的出现做最后胜利的反转,又冷不丁地转出了一个笑点。一部影片,笑着笑着就看完了。
虽然没什么值得回味的意境,也没有笑泪的触动,但是笑抽和捧腹是真的。
硬伤是影片故事逻辑雷人,剧情连贯性不够,反转比较突兀,人物心理刻画几乎没有。但是对于笑点的处理,导演是下真功夫的。搞笑是认真的,不足是明显的。赢在搞笑败在逻辑。看完小沈阳首导的影片,我们更期待他以后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