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学完车,考了科目四理论,领回驾照,阅读三本厚重的《平凡的世界》也终于告一段落。《平凡的世界》是伴随我练车读完的。
读罢此书,内心百感交集,结局令人意外,情节更是一波三折。作者磅礴的叙事结构和简洁凝练的文笔让情节抑扬顿挫,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心情也不时随着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悲欢离合中来回穿梭。
当看到少安因为身份不能与润叶门当户对时,内心不时一阵悲凉,而当少安娶回山西媳妇踌躇满志创业时,似乎生活又平添了一份希望,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少安妻子却病入膏肓;当少平没能考上大学,却在与晓霞(他的生命之光)逐步深入的交往中,开始寻求以各种方式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时,一片美好的憧憬应该是本书最好的结尾,然而故事起承转合,一切的美好在晓霞的突然死亡里终结了,留下一段有了开始却独缺结尾的爱情,憧憬和无奈最终在刹那间交汇。
一个问题不禁涌入脑海: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每天早晨地铁里、公交上,人头攒动,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形态迥异的人们行色匆匆,为了下一个目的地摩肩擦踵。总有两类人让我印象深刻:一类是公交司机,他们一辈子最多的风景莫过于起点站到终点站,反反复复,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另一类是地铁安检员,他们往往风华正茂,却重复着简单机械的劳作,还要对大部分乘客的不配合无可奈何。
想起了刚上班那会,那时单身的我,住在离公司不远的小镇上,吃的最多的是老家的“沙县小吃“。”沙县小吃“是快捷、实惠的代名词。每到下班饭点时,沙县是最好的去处。有个周末,很晚才出去吃饭,夜深人静,街边的小吃店纷纷打烊,只有“沙县小吃”的广告牌散发昏暗的灯光,却在暗冷的街上显得异常地明亮。
点了一份鸡腿饭,仅需11块。味道平淡无奇但也能勉强下咽,对于此时只需充饥的我已然是雪中送炭。吃到一半,大大咧咧的老板娘跟远在三明老家的女儿打起电话来,一口老家的闽南音听起来异常亲切:
“叶叶,睡觉了吗?有没有在看书呀?在家乖不乖呀?爷爷奶奶身体都好吧?“
“期中考考的怎么样?第几名呀?”
“第三名呀,叶叶真厉害,过年回去给你买新衣服”
“隔壁老伯家旦旦考的怎么样?”
“倒数呀,你有时间可要帮帮人家,别早恋呀”
“想爸爸妈妈呀,没事的,快过年了,爸爸妈妈早点回去”
……………
看着这对夫妇用最廉价的诺基亚手机,上面沾满了黑点污渍,身上的围裙已被油污熏透的发亮。每天起早贪黑,从早上起来备菜、切菜、卤菜、蒸饺,到中午晚上炒米粉、炒粉条,烧各类汤,一天的三分之二时间都在一个不到四十平方的店里来回转。狭小店面,装满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他们烹饪的食物跟美味毫无沾边,当然盈利空间也少得可怜,除去店面租金和寄回老家的生活费,恐怕已所剩无几。他们没有别的追求,千里之外的女儿是他们唯一的念想。
身边的这些例子随处可见,我对生活的意义的疑问也渐渐浮出水面。
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村教师,从年轻时代课、转正,到如今即将年老退休,三十多年工作生涯都在农村,随着时代变迁,农村学生越来越稀少,从原来的一个年级还分好几个班到现在一个班仅剩几个学生,“即使一个班就一个学生,也要当一大班学生来教”,父亲每日操持着家庭和学校的事务,也不希冀多么轰轰烈烈的生活。父亲的最大期盼莫过于儿女都能平安顺心。
还记得去年台湾有个著名的广告《母亲的勇气》,讲述一个老妇人因为携带违禁品,在委内瑞拉机场被拘捕了。它是一个台湾人,没有人认识她,她告诉他们这是一包中药材,她是来这里炖鸡汤给女儿补身体的,她女儿刚生产完,他们有好几年没见面了。
“蔡英妹,63岁,第一次出国,不会英文,没人陪伴,一个人独自飞行3天,3个国家,3万2千公里,她是怎样做到的——坚韧勇敢爱”。
刚上大学那会,《士兵突击》火了好一阵,许三多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人活着就是要做许多有意义的事,而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着”。电影《活着》有个经典的台词“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虽然可笑,听起来悲凉,却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们每天喝了多少心灵鸡汤,看了多少马云式的励志故事,到最后终归要回归生活,回到现实,生活的一切都平淡如奇,没有黄晓明那样可以邀请大半个娱乐圈的喧哗,更没有王石那样可以轻松自在地登山玩水到世界各地游学。
或许更多时候是在给内心种植一棵向日葵,发芽生长,向着太阳积极在内心茁壮,也许生活的打磨消耗使人变得懒散了,但是积极向阳的心态不变,就会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那就是期盼,那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