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许多知名的效应,但这些效应其实都反映出人这种动物所同有的特性,这些效应将其归纳总结后人性中的弱点就跃然浮于水面了。
通过归纳总结后可以看到人的主观认知倾向可被分为三种。
⑴【以偏概全】——人的认知倾向于简单高效,大致而不具体,就容易导致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
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会认为整体都具有某种特征而忽略个体,且并不去具体进行了解,多数时候是道听途说。
(光环效应)
将对方身上表现出的某一优点或缺点放大并覆盖对方整体,忽略其他特征。
表现为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说明了与人交往时对方最初和最近的影响会极大改变对某人原有的印象。
近因效应以最新一次的影响而忽略对对方的过往看法,建立新的印象。
首因效应以第一印象直接决定在对方内心的形象,具有决定性与固定性作用。
⑵【自我认同】——人在认知上有一种要维护自己自尊,寻求自我认同的倾向。
(自利偏差)
甩锅行为——当面对一些不好的、失败的结果时,把原因归于外部的因素,面对一些积极的、正面的结果时,将原因归因于自身内部的品质特点。
(投射效应)
将自己的个人特点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会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想法、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他人身上,即推己识人的认知障碍。
(巴纳姆效应)
星座、算命——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大致性的人格描述,并主动迎合这种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模糊说法,认为它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
(印象管理)
人们试图通过自我表现和行动来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指我希望别人怎么看过我就表现相应的形象。
(决断后效应)
自我说服——决策时,两种选择的价值难以判断优劣,决策者难以取舍和确定价值,但做出决定后倾向于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合理正确的。
甚至如果选择的结果是不利且失败的,人也会说服自己的选择不那么糟糕。
(自我确定)
人一般会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对与自己类似的人会明显报有好感,在选择伴侣时这一倾向最为明显。
(证实性偏差)
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
并且排斥那些和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
⑶【生存安全】——人有一种追求安全感的倾向,是动物本能中关乎生存的保护机制。
(从众效应)
个体倾向于和群体保持一致性,从生存考虑顺融入群体能掩盖个体的突出性,并由于是符合群体特征的一员等于拥有了同类,会因此受到认同和接纳,相应的不合群则会受到排挤。
(确定效应)
偏好已知排斥未知——人们喜欢确定性的因素反感不确定因素,在决策时尤其如此,往往对确定性的结果以较大的权重,而对可能性结果的通常以较低的权重。
(权威效应)
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可信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
(规避损失)
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曝光效应)
喜欢熟悉讨厌陌生——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也称做熟悉定律,只要经常出现的某人某物就能增加我们喜欢的程度。
(负面偏好)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我们在处理跟自己相关的信息时,更加容易注意到那些负面的、消极的内容,并高估它们的重要性和严重性。
之所以有负⾯偏好⼼理,是因为坏事对我们的⽣存和繁衍的影响更⼤,负⾯偏好其实是进化赋予我们祖先的⼀件利器。
以上,以偏概全、自我认同、生存安全、是人性中深根蒂固的三大弱点与认知偏差。
我们应该对此警觉预防陷入一些不利的认知陷阱,认识过后对于平时了解和自我审视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