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饥似渴一天时间阅读完《人生》,作者的人生,小说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再联想到我们自己的人生,心久久不能平静。
《人生》中高加林是寒门子弟,腹有诗书,文艺青年,有远大的抱负,可命运多舛,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后离开土地做民办老师,又被明楼书记儿子顶替又回到土地,因叔叔是劳动局局长又被走后门安排到县委做通讯员,最后因克南妈妈举报又回到农村。
加林最落魄,最心灰意冷时,是巧珍,唤醒了他,点燃了他,给了他温情,给了他力量,振作起来。巧珍没有上过学,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是她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她天生多情,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村里人只看见她外表的美,而不能理解她绚丽的精神光彩。
她一直暗恋着加林,全心全意,竭尽自己所能,调动一切资源,排除一切万难,无怨无悔地,没有任何条件地爱着加林。她也有复杂的内心世界,加林被人顶替回到村里,她暗自庆幸,因为她懂得门当户对,加林只有扎根土地时,他们之间的爱情才牢靠。尽管她内心不愿意加林去县城工作,但看到加林那渴望热切的眼神,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压抑着自己,鼓励支持加林。
当加林当了国家干部后,她感觉到了横在他们之间的障碍,她毅然坚定地爱着,但也有思想准备,加林随时有可能抛弃她。怕什么来什么,不等加林明说细说,她主动放弃,不要加林说下去了,自个儿含泪跌跌撞撞跑回家了。
"刚强的姑娘!她既没有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就连那些曾对她的不幸幸灾乐祸的人,也不得不在内心对她肃然起敬!”
“她曾想到过死。但当她一看见生活和劳动过二十多年的大地山川,看见土地上她用汗水浇绿的禾苗,这种念头就顿时消散得一干二净。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应该活下去!她要劳动!她要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
高加林成为国家干部后,心态悄然变化,作为通讯员,相当于记者,天天跟文字打交道,而巧珍天天跟泥土打交道,加林对巧珍的谈吐有点瞧不上了。他关心的是家国大事,而巧珍谈论的是一亩三分地。
加林亚萍在高中时很聊得来,从国际到国内,从天文到地理,从文学到人生,亚萍口若悬河,加林滔滔不绝,亚萍有感而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色。加林心有灵犀: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加林亚萍有高度的精神上的共鸣,他们在一起愉悦快乐幸福。
亚萍高中时就爱加林,但她的爱是复杂,她爱加林,但不爱成为农民的他,她跟加林在一起,有无比的优越感,她有无底线地任性,当然也能反思觉知。当加林成为农民后,她压抑了自己对加林的感情,选择了克南,克南爱她,就如巧珍爱加林,感动天地。
克南跟亚萍门当户对,克南真诚善良,爱时,在深爱,看到亚萍的断交信,他的心像刀割一样难受,也想到过死,最后他的理智战胜了情绪,强扭的瓜不甜。他没有打击报复,也没有死缠烂打,他选择了理解,宽容,放下,成全。他是真正的爱亚萍,希望她幸福。当他得知他妈妈要检举揭发加林走后门时,他坚决阻止,认为他妈报私仇,他厚道实诚。
当加林被揭发要重返农村时,亚萍的内心波涛汹涌,她爱得不纯粹,爱得有条件,选择是纠结的,是痛苦的。
加林跟巧珍在一起时,他处于支配地位,巧珍爱加林,就如麦加老师《人生》笔下的林阿姨爱上校,巧珍爱加林的全部所有,她总是缩小自己,放大加林,心甘情愿为加林付出。她为加林卖包子,为他做布鞋,给他塞钱,多少柔情蜜意,只为爱。加林与亚萍相处,亚萍处于支配地位,她可以任性,也可以嚣张,还可以利诱。
人生如海,人生无常,加林的经历如坐过山车,从天上到地上,在农村时,他失落自卑,成为干部后,他自信飘飘然。经过这些典曲折折,他终于明白,他最爱的那个人是巧珍。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加林反思顿悟:“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人生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作为年轻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歪门邪道去实现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世间海大,都在老天爷眼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人要务实,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人永远要思考,作为人,何谓正确?《人生海海》中的爷爷说:“ 心头有个怕,有个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