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最近公司的产品要上线了,上线车间工头指定了测试的任务要我来负责,这下硬着头皮整理一下最近可能后面一段时间长期要进行的这一项任务——可用性测试。
结合之前刘津老师《破茧成蝶》里面对可用性测试的说明解释一下可用性测试,作为上线前的测试工作,一般有可用性测试和结合灰度上线的A/B测试,但我们公司的产品属于B端产品,所以选取了可用性测试为主要的测试方法。
可用性测试,一句话表述即为,观察用户使用产品,发现并处理产品问题。
其中的“用户”即为请来的测试人员,这一类人往往是这一产品的代表使用者,是极具价值的目标人群,从他们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更具代表和真实性,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对于这类用户的要求是:
-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他们可能是产品的目标使用人群,具有对相关产品一定的了解和使用经验的。
-最好不要是同产品线的同事,对产品的过于熟悉和理解都会影响可行性测试的结果。
其中的“使用产品”则是通过我们对产品业务逻辑的理解,把具体的业务目标转述成使用目标,使用目标不能提出具体操作,给出工作目标即可,以我们车间生产的产品为例,如“客户来电欲预订下周二中午的酒席,请操作”,不需要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功能,完整表达产品的逻辑即可。对使用目标的标准是:
-为了减少测试时间长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应对最频繁和对产品最重要的功能进行测试。
-为了符合业务逻辑,让用户能模拟自然操作,达到真实测试效果,最好设计一套前后关联的的测试任务,如我们产品的测试流程就是从客户进店开台,到用餐完毕离开,核心功能在整个过程中被使用的可能情况测试。
“发现并处理问题”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观察用户的操作行为,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用户停顿了,有疑虑了,出现了操作的中断、失误,都有可能是产品的易用性缺失导致的,需要对当时的页面进行完整思考,之后再做出可行性的优化,同时,可能统计出来的问题比较复杂和混乱,就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做出设计和开发上面优先级的排序,以方便后续的优化,归纳依据如下:
-根据对核心功能的设定以此来判断开发的重要方面的排序依次以P1>P2>P3(P1最重要)
-根据对功能设计和开发难度的评估,对功能进行D1<D2<D3(D1最简单)的排序
-最后按照如下次序进行设计及开发(如果有同学看过我之前总结的,应该就知道这是《产品设计分析和需求分析》里面我曾提到的方法)
开发次序
以上是我们现在操作可行性测试的大概方法,结合实践了很多前辈的经验,由于车间资源不是很充足,所以都是请其他部门的开发同志操作,因为B端产品的特殊性(针对特定群体,需要一定学习成本,产品具有差异化)最终测试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PDCA式的优化方案,继续进行测试并改进产品,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