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说读书好,但无论他们怎样说,我从不为所动。直到一篇电影《朗读者》的解密打动我,我发现我最后说的也是“要读书啊”。为了确认这份打动,我看了电影《朗读者》和小说《朗读者》,得到十分肯定的答案,要读书啊。
小说《朗读者》用一种特别的语境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是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在我看来,有点难,首先作者如何摆脱“我”需要纯熟的写作心法,其次读者如何进入“我”需要更多的阅读经验。而这一次,“我”非常不成熟,很具迷惑性。“我”是一名中年男子,但叙述中时常透出少年气息;“我”看似已深入个体内心,但实则全是隐藏信息。你必须透过“我”的层层迷雾和阻隔,才能还原故事真相,人物性格,让整个故事立住。
可以用现在刚时兴的“主观记忆”的看法去看这本书。例如,“我”认为自己在听庭那段时期甚至前后更多时期都是麻木不仁,但“我”的同学完全注意到,“我”的关注点在一位被告身上。于是读者不能完全相信“我”所说的,必须像拼图一样到处找碎片,拼凑这个故事的原貌,当最后拼图完成,内心才能感到震动。
关于“主观记忆”,插播港剧《叹息桥》,非常清晰直观地表现了不同当事人的记忆偏差。这反映出文学手法被更广泛地应用到电视剧里面,将在阅读和观影甚至人生领悟上影响更多普罗大众。
回到小说《朗读者》,用一个悠长且意味深远的个人故事讲述“你要读书啊”是怎么回事?书里有明确答案。汉娜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汉娜是文盲。她不但不认字,读不了那位女儿的书也读不了当年的报告读不了庭审的任何资料,最重要的是,她还缺乏战略战术意识。
什么是战略战术意识,可以理解为没有计划和谋略,在处理超越普通生活以外的事件上缺少应对能力。或者举一反三的能力薄弱,图式变迁即学习的能力薄弱。其实这里已经超越了对文盲识不识字的要求标准,而提高到了智慧的要求。因为汉娜作为文盲可以应付基本生活和工作,也能处理得不错,但面对庭审不懂法律,不分善恶,没有谋略。
我在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感触是读书使人明智,要阅读啊,才能积累智慧。再次读这段的时候,我决定再走一走。这是缺乏情感共振的文本理解,这是“我”的理解。真实的汉娜是什么样的人?汉娜在“我”的眼里,像一匹马,她干净利索,善良但没法用正直了,敏感但没法用聪慧了,坚韧但没法用果敢了。在她身上,许多平时可以连用的形容词都被割裂,她仿佛与别人不同,又完全泯于众生。她也许是真实的,也许是作家塑造的戏剧矛盾聚焦的人物。
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又不能改变人生。汉娜不认字,但她不爱阅读么?她喜欢找人为她朗读,她非常敏感容易共情,也有属于自己的道德判断,但是,这些并没有帮助她获得庭审的战略战术。其他被告呢?显然识字,阅读使他们掌握了庭审的谋略,一致推罪于汉娜。其他辩护律师呢?显然不是文盲,他们选择了集中火力攻陷汉娜的计策。法官呢?他认的字应该不少,读过的书也应该不少。所有民众呢?曾经在德国战时多多少少参与过的大人们呢?这些不是文盲的人,他们的心,盲么?
“我”呢?饱读诗书的“我”直至最后,都是盲的。仿佛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只不过有的人看不见的地方大,有的人小。
全书都在这种“我”看似明白其实不完全了解的状态下讲述。只有“我”的父亲贡献了最为明确思想的一段。他爸论述了哲学与教育,探讨了人的根本。原文如下:
“如何对待人,自由和尊严。。。把人当做主体对待,不允许把人当做客体对待。
但是在成人身上,我也绝对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把别人认为对他们有好处的东西置于他们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之上。
我们谈论的不是幸福而是尊严和自由。当你还是个小孩子时就已经知道它们的区别了。你妈妈总有理,这并没有让你从中得到安慰。”
那他爸是个读透书的智者么?不是,他爸是个读书和生活基本割裂自己都没招的老头。
这么看来,这简直在说读书无用啊。
不是。最后,作者把小说的神奇魔法棒交给了汉娜。解铃还须系铃人。老年汉娜在狱中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她学会了认字和写字。用我们的古话说汉娜,天生骨骼惊奇,是块学武的好料子。“我”眼中的汉娜情感通透(?)一旦学会阅读,对文学的点评总是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这不合乎常理,常理是一个敏感多情的人即便不认字也能从生活中获取不少道理,拥有民间智慧,因为阅读不仅仅是看字,任何事物包括人都可以阅读。但是汉娜的敏感多情却和麻木不仁捆绑在一起,让“我”至最后都无法理解她。
其实我也无法理解她。我和“我”,以及那个女儿,我们这种有战争记忆的国家的人民,都无法理解——不能和解,无法原谅——这是战争的残酷。我不太愿意理解日本士兵在侵华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使小说中的审判长问汉娜,你是不执行(类似杀人)指令你就会死么,汉娜说不是。见多识广的审判长也只能说“有些事情人们根本就不该做,如果不去做不会要命的话,人们就必须回避。”这回答不仅对于汉娜,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苍白的。
即使战争摧毁人的肉体,精神,爱与命运,即使人生都为之撼动,善良,敏感,坚韧,固执的汉娜还是站起来了。这可比林志玲的萌萌站起来了有意思多了,这匹马站起来,驰骋。她学会了阅读,她享受文学,她翻查历史资料,她反思过去,她拥有了人的丰厚温度。在狱中,她是令人尊敬的汉娜。
从爱听别人朗读的汉娜到识字自己读书的汉娜,同样是听、看文字,但却有质的不同,发生了什么?是要读书呀,不只是眼睛,是用心。虽然心脏被证实只能跳动,真正思考来源于大脑,但还是会习惯性地说,用心阅读。“不要让你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但,用心(脑)阅读,你不是跑马场,你是马,你可以在别人(作者)的思想场里跑马,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