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背景阅读资料:https://shimo.im/docs/AktKwgLEusIy4SeY/ 《(节选纺车声声)母亲——贾平凹》,可复制链接后用石墨文档 App 打开
【分析】
1.用“触景生情”的手法,听到声音就能想起母亲为四个孩子操劳到半夜,表达作者对于母亲深深的怀念。用文案写作的角度来看就是“制造好奇”:这声音里有什么故事,为什么能够让作者出现这种联想,达到吸引阅读的目的。
2.场景描写:连续两个修辞手法,一个比喻,一个拟人从上到下,由远及近描写夜已深,两个句子都很有画面感,月亮挂像香蕉挂在树梢上,露水在朦胧胧的院子里往上爬。
3.刻画人物形象:由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人物,灰发老人、身下的蒲团表示年纪大,而且身体不好,结合文章整体内容,也可以体现出是由于长时间久坐,垫个蒲团可以稍微解乏,表明母亲为了子女,时刻操劳,片刻也不得休息。
4.有静有动:前面的描写都是“静态”,到了纺织机的轮子是“动态”,连续用了三个比喻,措辞也极为讲究,一方面纺织机的轮子转起来像雾、像梦,也像磁带,其中雾、梦都跟夜深的环境有关联,磁带既能形象表达轮子转动的样子,又能引出后面的“低低的、无穷无尽的思乡曲”,这里面“低低的、无穷无尽的”同样也是纺车轮子转动时发出的声音。(文字要想用得好,真比写诗还烧脑......)
5.用强调点明文章主旨:着重强调母亲是没有文化、普通的小脚女子,越是平凡越能侧面衬托出母亲的伟大。
【刻意练习】
如今,我一听见“劈了啪啦,劈了啪啦”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轮圆月来,白白的,像一块圆玉似的印在窗户上,屋子里是静静悄悄的,花盆里的蜗牛正顺着树叶往上爬;一个发际线明显往后的年轻人在那里敲字,身下垫着一块凳子垫,一条腿盘着,一条腿耷拉在椅子上,那键盘声敲得像雨点一样密集,又像秒表的计时声,分明又是一场演奏会,唱着高昂的旋律、无穷无尽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