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耳为王,十目一心,则为聽。这个解释是常常在讲沟通的课程,强调听很重要的时候引入的,我的解读是听的时候要专注,要用心。今天,当我想要去探索我们是在如何听的时候,我发现简体的“听”给了我很好的解释,口、斤,对于嘴巴里说出来的,在心里不断地去称,犹如心中有一把称一样,这可谓现在的听,也是沟通中常常因为这样的状态,出现信息传递有误,产生误解,导致关系出现疏离或冲突的主要来源之一。
听,确实非常的重要,可是平日生活中,你是如何在听的呢?如果让你回忆一下,对于你听到的内容,你怎么看?和对方表达的是一致的吗?哪些信息是你关注的,哪些是你疏忽的?发生了什么呢?
下面分享几个我在生活中观察的小故事:
故事一:小张带领一个团体,在某次团体结束之后,他和团体成员一起开会,回顾上次团体的部分内容,一方面对工作做一些梳理,另一方面他想借由团体的回馈了解团体的进展,进而设计接下来的课程。在过程中,他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他说:对于这个练习,你们怎么看?成员小美说: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体验和平静,同时,认为如果没有团体的支持和角色的要求,坚持对自己来讲是一个问题,不那么容易。
后来,在某次学习团体中,小张与小美相遇,小张分享了在上次这样互动中,他对小美的回应的解读,他听到的是:小美在说这个团体不好,如果不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她才不愿意练习……。
小美当时听到觉得十分的愕然,怎么话变成了这个样子……觉得好可怕,如果不是在学习团体中有机会,她或许永远不知道事实会扭曲成这个样子。
故事二:小王和小青是一对夫妇,一天他们一起去医院看小王家的亲戚,亲戚因一次意外住院了,手续费用是很庞大的一个数字。小夫妻一起去医院,用500元钱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关心和心意,在离开医院的时候,小王对小青说:现在看病人500元钱都拿不出手了。当时小青听了觉得很愤怒,也有些害怕,她事后分享这件事给我的时候说,那个时候她在想:他到底要送几多呀?本事不大,心蛮大的;死要面子。她也担心小王会不顾自己小家,去做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有很多的不信任和害怕。当时她给对方一番说教,试图让对方了解家庭的现状,扼杀对方要面子的萌芽,结果俩人不欢而散。她记忆中小王跟她说了一句:我只是觉得他们需要那么多钱,我们这个显得太少而已。事后,当她冷静下来,她说那个时候自己反应有些过度了,把想象当成了真的,因为她真的害怕小王会‘胡来’。
故事三:小玄是一个80后的女生,目前单身。她分享自己和朋友间的一件事情,她说有一次大家在一起有一个外出的项目,车上,有个朋友带来了火锅,因为筷子有限,她就在边上等着,她的理由是筷子少,她不习惯和别人一样相互喂。后来,有个同事看到她,对她说了一句:你怎么不去吃啊?你准备等谁来喂你不?这句话令她非常的不悦,她解读说对方在说自己的行为是不合群的,是异类的表现。平日生活中,她也常常会有类似的感觉。
以上三个故事都是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也是由他们让我不禁问自己,也不禁去观察在生活中,我是如何在听的,大家是如何在听的呢?我听到的是真的吗?还是来自于我的解读?如果是我的解读,那么这个解读又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与什么有关呢?经由这一连串的问,我发现每个生命都好丰富,也会觉得人际互动是如何的有趣,有的时候我们看似在与别人互动,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在与自己的想象,自己赋予的意义在互动,并没有真正看到眼前那个人。
回到上面的故事中,在故事一里小张作为课程的设计和带领者,他期待团体里的每个成员都是投入的,都说这个工具好,对生活有用,因为他切身在生活中践行了的,对于他来说是有益的。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期待,因而当他听到小美说是团体和角色给自己助力,让自己更好地坚持的时候,他便在自动地翻译,翻译成“她在说这个不好”。那个过程之前是他自己内在对于“是否真的好?是否真的有用?”有些摇摆,基于这个摇摆和不确定,他就会对外面的犹豫和不确定更加的敏锐,一旦有这样的信息,他就只专注这个部分,认定这个部分才是真的,其他的既听不见,也不认为是真的。就像是一个人心中有一个黑点磁铁一样,他会拿着这个磁铁,不断地寻找黑色粉末。
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有时候影响我们听的是我们的期待和预设,期待在听的过程中好像一个称,让我们不停地掂量,而预设则像是一个眼罩,让我们只看到眼罩,看不到其他。
故事二中小青被生活中过往的经验所带走,这些过往的经验让她固化了自己对老公的一些认知,和旧有的情绪体验没有处理,立马就出来影响到她,她便及时防御和反应了。那个时候她渴望的是安全,采用的方式是说教式的控制,期待通过说教老公可以听自己的,从而他们家就安全了,没有风险了。而当她这样的时候,老公小王会觉得自己被控制,认为小青在说自己不对,连这样想想都不对,他认为自己委屈,因为他只是想想,而小青则认为他会这样去做,他可以感受到小青对自己的不信任,这份不信任会让他觉得自己挺失败的,也可能认为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是不被接纳的,因而他可能陷入另一种防御——不说。或者以后真的就直接做。而这将导致夫妇关系的疏离,隔阂。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青听到了文字,但是她更加听到的是自己对文字想象出来的事件发展,最后控制她的是她的情绪——害怕。从中我学习到当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和自己的情绪和谐共处的时候,它们就会反客为主地控制我们;当我们没有办法稳定下来,厘清事实和想象的时候,我们会被想象所控制。这让我想到一幅画面:我拿着一把剑,在于自己想象的纸考虎决斗。对于这样的情形的处理方式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真切的,却并不真实,犹如对自己的想法喊停,告诉自己它不是真的。然后,添加对对方的好奇。通常这个时候都会有惊喜,因为很多的时候,他人、事件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故事三中的小玄,她听到对方说的话其实更像是也自己对自己说的,因为平日生活中她就认为自己是不合群的,不被接纳的,在团体中边缘化的。因而当别人说“你怎么不去吃啊,你等着谁来喂你吗?”她便有反应。如果这句话对其他人说,或许有的人觉得是调侃,有的人认为被关心……
所以,很多的时候,同样的话运用到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情境里面,它的意义是千差万别的,不能说哪种解释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二分法过于粗暴,简单,忽略了人的复杂性。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不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状态,所以才会有如此丰富的世界。只是当我们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更多地意识和好奇,自己是如何在听的,如何为自己做筛选的,这背后发生了什么。而如果我们是说的那一方,我们可能需要认识到这个过程的偏差如此之大,为了让关系更和谐,让对方更加的明白自己,我们可以多说一些,将自己的表达更具化一些。
比如故事一中小张可能可以追问小美一句:当你这样说的时候,我解读你对这个没有兴趣,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你才不得已坚持,是这样吗?
故事二中小青可能可以对小王说:老公,当你这样说的时候,我发现我有些害怕和担忧,担忧你在我们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去管其他的人。我可以感受到你对家里人的关系,可是对这个数量的多少,你的标准是怎样的啊?
故事三中小玄可能跟对方说:你是关心我没吃到么?谢谢哈!我看筷子有限,所以等一哈。
以上这些都只是表述方式之一,而这所有的表达是当我们明白自己的时候,当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为自己想要的关系做些什么的时候,才更有力量表达出来。更好地听首先要我们放下自己心底的那杆称,将更多的力量和关注回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