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喜欢文字,偶尔也喜欢在笔记本上涂涂抹抹。
现在,妈妈家的抽屉里,还有初中时期的笔记本。看那时的日记,字迹幼稚,内容青涩,却可爱无比。
也许性格的原因。表面随和,跟谁都合得来,其实骨子里沉静,甚至有点小忧郁。
上学后,认识几个字,在奶奶家住的我,便从小叔的房间里,找来他订的杂志,翻看起来。
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农村,虽然能吃饱穿暖,但对教育还不是很重视。至于上学的孩子,也不是很多,大都小学没毕业就辍学。
奶奶很有远见,活着的时候,就希望我们要好好学习。一个缠足的旧社会老太太,没见过大世面,却懂读书的用处。
奶奶的七个孩子,除了三个姑姑没能念上书,其余三个儿子,一个小女儿都去了学堂。
四五十年代,一个农村家庭,能够念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叔叔订杂志时,我还在读小学,说实话,对那些杂志,也是一知半解,觉得好玩。
真正让我喜欢读书,是大哥从外面买来张恨水的一本小说,名字已忘,只记得很厚一本。
那次阅读,让我第一次知道读小说的乐趣。也知道,喜欢一个人安静的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
记日记,想来也就从那时开始的吧。长到十二三岁,便有了自己的小烦恼,小忧愁。
于是,几个同学相约,夜晚有时在小巷里徘徊叹息,有时去同学家听流行歌。
同学老爸是村长,家里有时尚的播放器, 叫留声机,唱片一放,唱针接触,就飘出欢快或忧伤的歌。
那时的我们,不懂时世,却也有我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怀揣梦想,做着美丽的梦,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而欢笑,时而迷茫。
也就在那时起,把自己的内心愿望,时不时的倾注于纸上。没有修辞,没有章法,只是一个小女孩内心的独白。
真正能流畅写文字时,是一个人独自在外,开始了书信往来。
那时,才觉得写字是多么愉快的事。常常一个人,夜深人静,信纸一铺,和友人开始心灵的诉说。
往往一个晚上,几页纸,借着别人名字,写自己的心情,那种一挥而就的感觉,酣畅淋漓,痛快无比。
也是和外界通信的那几年,我知道了自己对文字的热爱是多么的热烈。
曾经也试着写小说,却遭到别人的讥笑,因此失去信心,不再拾起。
日记一直断断续续的写。虽然没有章法,但只要拿起笔,心就会静下来。
喜欢安静的自己,在字里行间行走,笔随心动,那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可以忘却一切。
17年底,看到简书,有那么多喜欢文字的人,在这里书写。于是,便来到这里,驻足。
期间,日更了一阵,最后败下阵来。不是不想写,而是觉得除了生活中的碎碎念,竟都是无价值输出。
跟着团队,好像还有动力。一旦脱离,就像撒欢野马,不受拘束,也就松懈下来。
虽然中断简书日更,但一直没离开简书这个平台。在关注里有几个喜欢的文友,一直在追剧似的看她们的生活。
有一天,从容小主的名字出现,先是喜欢从容小主这个名字。觉得从容是一种生活态度,小主是对自己生命的定位。
继而被其文字吸引。追更她的文字,看她神来之笔的书写。一部部小说的横空出世,一篇篇脱口而出的文章。每一篇,看似随意的书写,却又道出许多人生的哲理。
就这样,看大神在自己的世界里文字飞扬,我作为一个读者,在默默跟随她的脚步,看她的文字源源不断的流淌。
羡慕,只能是羡慕。这是天赋,学不来的。正如小主自己说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她现在已经和宇宙链接,拥有无限的能量。
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就看如何开发。天赋固然重要,但光有天赋,而不去行动,结果又如何。
执行力,自律性,勤奋,加专注,这些都是成功必然条件,缺一不可。
从小主身上,看到她的多面性。随性,豁达,坚持,又有原则性。
她想一出是一出的决定,无中生有横空出世:从容小主文学院。文学院新设骐骥班,让我蠢蠢欲动。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又开启了简书的文字书写。
平常的日记,大多是流水账,觉得反正无人看到,不求质量,只记录生活。
但,在网络公开发布的文字,就不会那么随意的写,而是要认真对待,字斟句酌。
去年11月27日 ,来到从容小主文学院骐骥班,目的是挑战一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在文字的天地里有所突破。
哪怕是平日的碎碎念,先念上一阵,只要坚持每日输出,并且达到流畅,就算开局顺利。
优秀是品格,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每天细嚼她们的作品,找自己的差距,学她们的长处,一定会有进步。
在小主文学院里,希望能够开拓思维,打开小说的脑洞,锻炼自己的想象力,争取将来的某一天,也能写出小说的文字。
2024年,还是要沉下心来,多阅读,多练笔。把心思用在文字上,多观察生活,走出去,体验不同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