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之前一直觉得这句话只不过是鸡汤的缩影。
直至今日这句话才真正犹如钉子般的镌刻于心。
在这之前我认识了许多很有魅力的人,他们都不是那种乍一看就能吸引他人的眼眸的人,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引人入胜。他们不会直接告诉你某种人生道理,或是间接的经验主义,而总是用一种我们传统教育中所缺失的东西引导你。简言之就是点你。
遗憾的是,经过多少年拿来主义教育过后,我们反而会对这样的方式心存疑虑。谈不上反感,也谈不上喜欢,总之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想忘却又不断提醒自己想起。
远方,多少人想起就望而却步。有的因为安于平淡,选择将就,然后悔不当初,总想重新来过。有的由于压力所致,选择屈服,最后怀疑人生,仇视社会的不公。有的人甘于平庸,碌碌无为,于是便“弘扬”随遇而安,随心随性的生活观。而最可惜也最可恨的则是这一类人,尝试努力后轻言放弃,于是站在道德至高点,绑架他人,说着不痛不痒的话,做些不轻不重的事。
特别喜欢海子的这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不是因为她切身寻梦的撼动,而是故事背后对于梦可求而不可得的心碎,可转念而观之,如果连想的念头都消失殆尽了,那生命还有何意义可言。
越有追求的人,越年轻。所谓的追求并不是我们被物质化的标准。而是图自己喜欢。我遇到很多人,欣赏很多人,甚者爱上很多人,或许在别人看来多么庸俗不堪,可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是懂得生活的人,而不仅仅是活着。他们追寻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乐此不疲。终日奔波忙碌,你问他累吗?得到的回答要么是舒服是留给死人的,要么痛并快乐着,又或者开心还来不及呢!于是乎你发现他们越活越年轻,即使花甲古稀之年,你还是想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因为他们有一颗年轻的心。
遇到他们这样一些人,久处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慢慢沉淀下来。潜移默化中学习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感受他们享受生活时的状态,甚至想要成为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但就是不是你自己。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不活在当下,反而是花更多的心思于未来,并做着虚无缥缈的举动。
前段时间看欢乐中国人,里面有一组来自天津的爷爷,让我难以忘怀。他们是津门第一老顽童体操队。他们说:对于他们来说,60是少年,70是青年,80是中年,90是老年。不禁联想到自己,真的是相形见绌,即使刚21岁,但却过着70岁人的生活。而他们平均年龄69岁!
现在的人似乎被这个时代纸醉金迷的生活给击穿,活着仅仅是活着。于是就被世俗所打败,认为自己这辈子的追求就是挣钱,挣好多好多钱,因为钱能使我快乐。但是真是这样的吗?那为什么你在看到电视剧里男主女主的甜蜜幸福,你也会幻想呢?为什么在听说某某朋友父母离世后,你只想回到自己父母身边陪伴左右呢?……我们总以为自己有追求,懂追求,在追求。可最后发现丧失的远比得到的多。犹如猴子搬苞谷,毫厘不差。
之前看过好多关于当下、诗和远方的文章。乏善可陈。不是因为其观点错误,而是似乎总在强加给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或是人生观。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辩题,古有望梅止渴,后有唯物主义。所以谁能判定孰是孰非。标准是什么。也许会觉得太强求,于是汶川地震时,震后超过7天没被及时营救但存活下来的人们又给了我们上了一课。在那时活着就是他们的追求。就是信念,追求生命的信念!
记忆定格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我在想也许我这辈子都不会像当时那样决绝。填报了5所北京高校,那时我追寻自己的心,不愿囿于小城。即使千万人反对阻拦,我也毅然决然背井离乡。诚然,选择意味着失去,但绝不是全部的失去,至少在选择时你也从了你的心不是吗?
追求就要拿出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气势,即使输也得无怨无悔,因而人生最怕就是留遗憾。之前认识一位长辈,举手投足间都传递着对人生的潇洒与淡然。有人问他:活了大半辈子了,怎么还是孩子王一个?他想都没想就说,我就想单纯的像个孩子,那样我才是最快乐的。也算是我遇到过的奇葩长辈之一。但深得我的敬重。我不是说这样的生活态度,人生方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效仿,但只要能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哪种活法不是活呢?你说是吧!
我很感谢在我年轻时给我上了警醒的一课。之前看到一句话:心和脚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而我也正在让迷雾渐渐散开。我也想自己迟暮之年,笑如孩靥。
生如夏花,凋零也需尽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