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厌倦了《碟中谍》式大片动不动“世界毁灭”的恐怖危机。
如果你想看看没有过度传奇的真实世界。
如果你想在感官之外索取灵魂的震动。
那Sir今天要安利你的这新剧,刚刚好——
《贴身保镖》
bodyguard
有点经验的影迷一定听过这条看剧鄙视链——
看英剧的瞧不起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瞧不起看日剧的,看日剧的瞧不起看韩剧的,看韩剧的瞧不起看国语剧的。
英剧凭什么占据顶端?
Sir的理解是大局观。
好的大局观,是对生活本源痛苦的思索。它不是告诉你世界应该是怎样,它是在问,世界为什么会变这样。
这也是为什么《贴身保镖》能成为近10年来开播收视最高的剧情类英剧。
男主大卫·巴德(理查德·麦登 饰),伦敦警察厅警长,要员保护组的武装行动指挥官。
——没错,就是《权力的游戏》还没看够就领便当的少狼主。
他要保护的人,正是女主茱莉娅·蒙塔古(凯莉·霍威 饰),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
看到这,你可能要开始脑补这俩人能发生点什么。不就是心机女政客和保镖小狼狗相爱相杀的狗血剧?
嗯。你猜对了……
一部分。
作为政治惊悚剧,《保镖》不求快,不求爽。
他节奏不紧不慢,他斗争专注心理术。
第一集第一场戏,就敢用20分钟做出一种别开生面。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偏偏要你“亲历”一番。
巴德休假,坐列车带两孩子回家。
职业敏感度让他发现车内有异常。他立刻找到神色异样的列车员,亮明身份,明确嫌疑人,引导下一步行动。
我是伦敦警察厅的大卫•巴德警长。
发生什么事了?
车上有一名20多岁的亚裔男性很可疑,对吗?
他没问题,但我在马斯顿站发现有人形迹可疑,我不确定他是否上车了。
如果上来了,就有可能在卫生间。
我是要员保护组的武装行动指挥官,你有何计划?
字幕来源:人人字幕组
原来,警方早就怀疑有自杀式人肉炸弹登上这辆车。
警方原本策略是,在一个偏远废弃车站停车,等待特警队登车排除危险人员。
但距离列车到站还有7分钟,危机已一触即发。
巴德等不及了。
他决定主动出击,控制局面。
他要求列车员解开车门锁,这样他可以在疑犯走出卫生间的一瞬间,把其扔出列车。
这里面有私心吗?
当然——自己的孩子在车上。
这场戏看得Sir心脏蹦到嗓子眼,起码三次。
第一次,列车进隧道,手机信号清零,巴德和列车员失联。
(此时疑犯走出洗手间引爆炸弹,本剧完)
第二次,卫生间门打开,是他!
(此时疑犯引爆炸弹,本剧完)
第三次,当巴德跟踪确认这位亚裔男子没有恐怖威胁,折返至卫生间……里面才是真正的人肉炸弹——疑犯妻子,一名阿拉伯女性。
(此时女子引爆炸弹,本剧完)
危机之下,巴德只能智取。
他变身谈判专家,安抚惊慌失措的疑犯,阻止自爆。
第一句就击溃了她的心理防线——
你爱的人为什么会希望你死呢?
你被洗脑了。
第二句迅速确立阵营,我和你,是一边的——
我去过阿富汗,我的战友也被杀了。
我自己也差点死了,为了什么,毫无价值。
政客都是满口谎言的懦夫,哪里的都一样。
那些满口大道理的人从来不愿流一滴血。
但你和我,我们是牺牲品。
第三段抛出诱惑,以信仰战胜信仰——
别让他们赢,纳蒂亚。别让他们赢。
暂时让女子放弃自爆后,巴德更进一步。
抱住她。
——既是保护这名女子不被当场击毙,也是防止她突然冲动。
最终,在他智取下,炸弹被拆,无人伤亡。
这样一场小格局反恐戏,没有过多的动作,全程以语言主导,但事无巨细,一波三折,肃杀程度全然不输《007》《碟中谍》。
所以,危机解除了吗?
一切刚刚开始。
在见识了巴德过硬的业务能力后,我们又被拖入他濒临崩溃的内心。
《贴身保镖》是通过一个“卖肉”镜头泄露的。
我们“少狼主”,他穿衣显瘦,脱衣有肉,但你看仔细点,他光滑的身体上,还有一道吓人的伤疤。
这道伤疤是他参加阿富汗战争留下的。
这道伤疤是他千疮百孔的内心的外化。
这是一个有PTSD的退伍军人。
PTSD,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简称,是指人在经历过性侵犯、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
其症状包括会出现不愉快的想法、感受或梦,接触相关事物时会有精神或身体上的不适和紧张,会试图避免接触、甚至是摧毁相关的事物,认知与感受的突然改变、以及应激状态频发等。
他的冷静和专业,只是掩饰。
如开篇的炸弹危机,事实上,当他知道即将面对疑犯,他的第一反应是,眩晕、急躁、手足无措——
他的家庭也是一个“骗局”。
因为无法跟妻子正常沟通,两人感情近乎死寂,状态一直分居。
这是一个被战争这头巨兽抓伤过,如今还在怕的可怜虫,但讽刺的是,他不能向外界袒露他的怕,更更讽刺的是,他接下来的任务,被安排保护的内政大臣茱莉娅·蒙塔古,是一个高调的主战派。
茱莉娅的前助理称她:
反社会者,全国最危险的人物。
巴德的朋友(退伍军人)唾弃她:
“道貌岸然的婊子,趁势为自己谋得更多权力。”
可想而知,两人从一见面就互看不顺眼——
巴德建议她出行使用地下入口。她不听:“我赶着去开会。”
巴德信任低调,茱莉娅喜欢注目。
巴德祈愿和平,茱莉娅言论激进。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相信塔利班能和平和谐地治理好阿富汗,或是伊拉克叛乱分子能建设出稳定民主,又或是“伊斯兰国”能成立一个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还有,我当然不希望萨达姆·侯赛因的暴政再次上演。
这天生是一种冰与火,冷与热的争锋相对。
然而。
越往后看,这两人立场越充满迷惑性。
与巴德一样,茱莉娅也是一个活在套子里的人。
在众人眼中,她是一个自私自大的政客。但她从政,却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她想从根本上消灭罪恶。
我以前是名刑事律师,目睹过很多犯罪原因与人的成长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于是我选择了一个能做出真正改变的职业。
这是她的“初心”,但她现在还坚持初心吗?
可别忘了,当一个人秘密越多,她就越会撒谎。
你看茱莉娅拉拢国安局,疏远反恐部,密会首相,这无法隐藏的野心,难道仅仅出于正义?
巴德呢?
更难捉摸。
一个保镖该干和不该干的,他都干了。
当曾经的战友质疑他为什么“保护那帮混蛋”,巴德的回答意味深长。
我知道你会懂。
你在赫尔曼德说过,你说如果你有机会站在派我们去打仗的那些混蛋身边,你会闭上眼睛,扣下扳机。
那样你仍会有完整的脸,我仍会有家庭。
和茱莉娅上床仅仅是荷尔蒙作祟。
怎么可能。
你看他的表情。
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可以说,这是两个被命运捆绑在一起,注定相爱相杀的人。
他们的斗争,不是正反派的对立,是两个真实的人的选择。
而当这种复杂,又被更错综复杂的政治脸谱包围,比如还未出镜的不作为首相;比如与茱莉娅政见不一的党鞭长前夫;比如向茱莉娅示好被拒绝的第一助理、国安局、防恐部……
这场猜不到走向的惊悚大戏,也就缓缓拉开。
Sir必须提醒,《保镖》的设定,是近未来——今年十一。
为何把时间拉得这么近?
为的就是营造真实与虚构同在的感觉。
虚构的政治人物,真实的英国政坛。
相似的恐袭背景,真实的恐怖危机。
《保镖》故事背景是茱莉娅强硬推行2.0版《调查权法案》。该法案前身,正是2001年在英国实施的《调查权管理法》。
《调查权管理法》要求,所有网络服务提供商,必须通过政府技术支持中心发送信息包。
和剧中受到的抵制一样,现实中,《调查权管理法》也被视为监控过度,侵犯隐私。
同样的问题也不止发生在英国。
今天,世界各个国家都陷入这种“要安全还是要自由”的对立,我们一边打击恐怖主义,一边又制造出新的恐怖主义。
片名,《贴身保镖》,不就是一种讽刺。
若是获得真正的安宁,那还需要——
“贴身保镖”干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安托弯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