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是 取经号JTW 注册成立的第309天。我在这一天打开后台,找到了以下数字:总用户数10846;最近30天阅读人数20482、阅读次数58202;昨日新增关注人数47、取消关注人数6;最近30天净增关注人数976...
从这个时间点回望过去,会感到一丝欣慰:我们的埋头做事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终有所得,实现了量的积累。尽管在新媒体界一万粉丝算不上多,但我认为,这个数量已经足以为取经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但在这个时间点上,我心中自然产生了一个问题,而且它的声音逐渐大过欣慰,大过成就感——量变一定能走向质变吗?如果是,那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迎接质变?
思考未来时必定会想起出发点。取经号的微信介绍栏里写着这样一句话:
取经号,服务读者的外语外媒学习平台。
如果让我来抓取关键词的话,我会选择三个词:“外语”,“外媒”,“学习平台”。若是加以整合,便是“外语学习平台”以及“外媒学习平台”。
外语学习平台
外语学习平台不仅仅是一个推送双语外刊外文的公众号。在使用“平台”这个词时,我们指的是一种基础性,具备广度与深度的工具。拿哆啦A梦打比方,竹蜻蜓、任意门、时光机,都不是平台,而是“应用”。真正的平台是他的四次元口袋,你所想要的这里都有——我们希望取经号是这样的一个平台,你想要的,事关外语学习的,这里都有。
存在对PDF版本双语译文的需求(PDF方便打印精读),那平台就有。读完译文还不过瘾,希望有少量译者的心得、解读?也有。想要实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这里也有,我们的团队外文都学得很有心得。如何对付相关考试(考证,考研,出国等),实现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团队里好多身经百战的同学,这些也可以有。平台就应当如此,而我们也有能力做到。
当然现实中资源不是无限的,无所不包的平台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所应该采取的战略应当精准且有先后步骤:看准一个需求,做精一项服务,做一个成一个,扎实拓展业务线。
外媒学习平台
虽然相比圈内的主流玩家,取经号很小,但既然选择了在微信平台上生存,那我们就已经是在媒体业的一份子了——因此必须按照传媒行业(具体说是新媒体)的规律办事。标题有多亮眼,排版是否简明美观,内容是否喜闻乐见,都直接决定传播效果。不以阅读量为唯一标准,但是没有阅读量保证的媒体不可能站稳脚跟。
光这样还不够。媒体是一个创意的行当,世上没有两篇文章是完全相同的(抄袭除外)。产业本身也在变革的过程中。紧咬热点,图文结合,语言通俗,易于阅读,角度新颖——新媒体已经在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或许即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文化制造机器(当然这种趋势也使得注意力支离破碎)。
我们选择了外媒学习这个大命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译文是唯一可能的内容形式,我们能做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文化非常精彩,完全可以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既懂得新媒体又懂得外面世界的介绍者,引路人。当然,没有必要盲目地追逐潮流,但在决定如何呈现内容时,必须从潮流中吸取优秀的因素,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意味着拥有在新媒体进行原创写作的能力。
我们自己的平台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会走向质变吗?我们准备好迎接质变了吗?上面的篇章所谈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即我们能成为谁,学习平台和原创新媒体则是取经号意在推进的两个战略方向。
不过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取经号应该成为我们自己的一个平台。现在取经号微信介绍栏里的措辞是“服务读者的外语外媒学习平台”,但我想这个定义不够完善——这个平台最终必将服务我们自己。要成功做出学习服务,必先成为学习的专家——总结翻译心得、探究学习方法、发现学习资源;要成为原创新媒体,必先成为敏锐的媒体人——懂得市场,懂得写作;要实现大的战略目标,必先成为有效的管理者——高效的组织架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创新的文化氛围。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平台,我们将在此成长。
“服务读者的外语外媒学习平台”将逐渐演化成“服务你我的外语外媒学习平台”,这也是我所期待的,努力去准备迎接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