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组建
在学习单片机期间,迎来了两年一次的“创青春”小挑比赛。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我们实验室几乎每年都会全员参加,并且需要和其他学院组团参加。因为这个比赛的性质基本上就等于是“创业”,所以除了产品技术之外,还要有市场、财务这边的人才。
我当时没有各方面人脉,又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所以是跟着实验室的老大宋德森一起做的,比赛前期的工作基本都是他在拉人员。在经过几天的东跑西跑,他凭借着在“校学生会”的人脉关系,拉到了商学院的精英。
因为那时候比赛启动基本是年底了,所以他的想法就是把“创意点子”确定下来,然后任务分工好,大家在过年期间提前做好自己的内务!基于这样的打算,我们团队约好了在一家餐馆碰面,除了认识之外,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要做什么!
在见面之后,我们闲谈了一番,也互相认识了一下,接着就步入了正题。在去之前,每个人都会带着个人的几个点子去,然后分享出来和大家进行思维碰撞。在经过商讨,我们最终定下了做“下水道检测这样的一个产品项目”。
因为首先我们的项目是基于“市政”工程,所以切入点会好一些,另外现在很多城市都会出现下水道堵塞问题,并且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这个想法是我们大家一致认可的好项目。
想法确定之后,就要开始明确分工,我们团队一共6个人,分别是电信学院的我和宋德森,然后是商学院的四个人:刘同学、牛同学、齐同学和张同学。
宋德森作为我们项目的老大,负责生产部分的编辑,同时还负责协调和把控整个项目的运行工作。我负责技术这块的文档编写和实现,剩余的有关项目背景、公司详情、市场营销、竞争风险、财务分析等几大块内容的编写是商学院那边他们负责。
于是,就这样,这个比赛,我们有了不错的想法,有了顶呱呱的团队,并且还有了相应的执行计划。剩下的就是,我们一起努力向前,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路上的艰辛
在过年期间,我大概把我的那一部分描述了一下怎么实现,并且也写了一些文稿。可能是项目赶得不是很急,也可能是大家过年都不爱学习,总之过了年之后,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和过年前没有任何变化。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大家每个人都有责任,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责任的最大承担着应该还是老大。过年期间,老大应该时刻督促每个人,可真实情况倒好,不管不问哈。不过也不要紧了,只要在学校,我们齐心协力,还是非常棒的。
大家来到学校之后,再次在教室碰了个面,与上次所不一样的是,这次我们决定去找两个指导老师。毕竟项目中要求必须要有指导老师带,不然是不能参与的。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找来了我们学院的肖老师和商学院那边的丁老师。
老师找到之后,当然是大家再次讨论这个计划书怎么去落地,经过大家的几番讨论,我们首先确定下来了公司名称“睿井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且把最重要的执行总结也确认了下来:“睿井创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即将从事下水道监测预警系统研发、生产的电子创新型企业。公司坚持以“改善民生,科技服务智慧城市”为创业理念,并将资源集中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方面,逐步发展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智能检测预警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从有了指导老师加入我们这个团队,我们终于不再孤单奋战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也是每天晚上,大家一起聚在我们实验室旁边空的教室,协同奋战!那个实验室基本就是我们团队工作的地方,就这样,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把初稿做了出来。
当然,这中间肯定会有各种问题,大家不断地讨论与确认,才把初稿做了出来。初稿做出来之后,我们又约了指导老师,帮我们把关,然后提出修改意见。因为老师经常有课,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下课之后,我们在教室里集体讨论。
随着后面,我们对这个“小挑比赛”不断深入地了解,发现我们少了很核心的东西,那就是“专利”这东西。因为从往年的比赛来看,基本能拿到奖项的,都是有专利存在的基础。于是,我们决定把这个产品也进行一个专利的申请。抱着这个想法,宋德森经过肖英老师的关系,找到了我们学校彭教授。
彭教授有着丰富的专利申请经验,并且也是最早接触“计算机”的那一代人。一开始,这个专利申请的任务是我这边负责的。所以,有段时间,我曾经在网上了解过专利的申请过程,以及如何去写专利,需要哪些材料,同时也经常和彭教授沟通。
最后也把专利申请文稿写了出来,那也是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写出来的!但是,缺乏经验的我,最终我写出来的东西彭教授觉得太差,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于是彭教授就直接自己接下了这个任务。
有了专利这个东西之后,给我们团队增加了很大的自信,所以,我们不断的讨论,不断地去优化这个商业计划书。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就单单打印费用,我们就花了好几百。在终稿定下来之后,我们进入了学校的答辩环节。并且后面,我这边还把实物做了出来。
学校的答辩就有3轮,只有通过了学校,我们才能进入省级的答辩。在我们团队不断努力下,我们杀到了学校的最后一轮答辩。但是因为参加省级答辩的名额太少了,我们最终无缘参加。记得一开始参加这个小挑的时候是全校六十几个团队,而能代表学校参加省级答辩的只有不到十个。但不管怎样,这个过程我们前前后后,也经历了半年,从中也学到了太多东西。
三、硕果累累
虽然这个,比赛,我们没有走到最后,不过我们最后还是拿到了江西省的铜奖。这也是后面才知道,并不是说没有参加省级比赛就一定不能拿奖,而是只要进入到学校最后一轮答辩的团队,已经至少拿到了铜奖。
其实,现在回想一下,比赛的奖项可能并不是这个比赛的最大成果。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文稿编辑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个比赛之前,我没有做过任何有关Word的实践应用。而这一次,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基于“目录结构”这样的一种文章编辑能力。也正是有了这种能力,我后面才有资格去担任大挑的负责人,以及在面对“毕业设计”的时候,毫不紧张。
除了这一点以外,还有一个收获便是“专利”了。虽然,最终的专利成果不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但是这个过程至少是经历了。另外,还有挺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这次团队合作,不仅让我接触了更多的优秀同学,还开阔了我的知识眼界。
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在开创一个公司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虽然这个只是一个创业计划书,并没有实际去做,但我想其中带给我的成长也是非常大的。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宋德森,他的个人能力非常强,有了他的带领,让我从年少无知变得成熟了一点。并且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后面才有幸和他一起做了“密室逃脱”工程,这里我会在后面阐述。
除此之外,也特别感谢团队的其他成员,是你们带我领略了一番专业之外的知识海洋。最后,我还有感谢这个团队的指导老师,尤其是彭教授,有了你们的带领,我们才不会像无头苍蝇,没有方向。当然,要感谢的还有我自己,感谢你勇于挑战,不断尝试着突破自己,最终才有了现在更加努力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