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我相信与众不同的感染力,我相信多元的时代到临。
发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身边结婚的人逐渐多起来。甚至,曾经身在异乡最亲近的一个朋友也婚了,才让我感到一些变化真的开始了……以前亲戚朋友结婚没有这么大的感觉,总觉得好像大家选择的就是不同的路,所以生活的步伐比我快一些很正常。而现在不同,曾经一起度过好久的他乡时光,好像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我并没有结过婚,所以我也不知道婚后的生活能与婚前有什么不同。只是我感到大家的生活重心不同了,思考角度不同了,甚至连生活方式也都大大不同了……随之而来的是与以前的朋友逐渐疏散,以及切实的婚后生活的安排,虽然大家以后也都能再聚,但起码一段时间大家讲的话是牛头不对马嘴,各自弹琴而已。
就像以前和已婚的朋友吃饭,她在不停地讲结婚中的各个细节,结婚照是如何如何拍的,和当时的男朋友有哪些具体事务的争执,而且让她非常动气。一旁的我在吃饭完全插不上嘴,真的是不能理解,这些“小事”有什么好讲的?而旁边一位将要已婚的朋友则很能够理解,可能都会遇到些事情,感同身受了。而我,则完全无感也无甚兴趣。
后来不知道聊到了什么,谈到了对自己的另一半关注太多,一位朋友说她经常问她老公办公室有没有女同事之类的,另一位将要结婚的朋友附和着,我不经意说我现在只想有多点的约会对象就好了。可想而知,对面两位呆了,瞬间冷场……
这样的尴尬让我也好囧,好像也没觉得哪说错了,只不过讲的对象弄错了。
而我这位曾经很亲密的朋友也终于婚了,为她高兴,我告诉她也终于成为已婚妇女了!她说别这么讲。
好像已婚的也会羡慕单身的,多自由!单身的也会羡慕已婚的,多稳定!但始终没有做出与对方相同的选择,那也肯定是有原因的。关于我为什么还未婚,一方面有客观原因,可能最深处的话还是没有那么想吧!
我从小部分范围内看到的听到的婚姻,其实也都是那么回事,其实一辈子也都是那么回事,该干嘛的时候就干嘛呗!哪有那么多的问题和怀疑?其实都是我瞎读书不实践犯的形而上的错误!
不过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我也很难稀里糊涂地就结婚,也很难轻易地妥协了。是的,我其实怕的不是婚前的生活,我有点怕婚后的生活。总体来说,婚后一切事情都是两个人的事情了,有孩子的话那更是3个人以上的事情了,牵扯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两个家庭的问题。一个女人恐怕也要对自己的有过的梦想打折扣吧,如果有的话。
我一位已婚的姐姐告诉我:婚后还是女人做的妥协多。我从她的话中听到了意味深长的感觉。
虽然说结婚后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但恐怕有一帆风顺的婚姻还是少数的吧!磨合,妥协,将就,这都是我所不愿意的。
可能是我还不够成熟,我还是太在意我自己,太在意自我,太珍惜我能不能够做我自己,如果为不得已的事情必要时要委屈自己,我不能够。
王尔德说过:结婚是想象战胜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战胜了经验。这句话说的太刻薄了。
说句更坦诚的话,其实人最爱的都是TA自己,人是自私的。尤其对于我这样“自以为是”的女生,更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如果哪一天我选择了步入婚姻,并不是我的原则改变了,而是婚姻的收益超过于未婚的收益,结婚产生出1+1>2的效应,比我单打独斗强多了!那自然知道如何选择了吧。
就像我自己做的公众号,就像我自己为了整理思维、抒发内心写的小文章,其实所有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自己。写字是面对自我的训练,是我与这个世界产生的关联。所做的一切的初衷和目的,背后都有一个自我的倒影。
我很少写关于别人的故事,因为我以前听的看的太多了,发现真的没有什么用。可能最大一点的收获就是发现一点点开发自己的闪光点,好好地去维护这个火种,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所热爱和浇灌的东西,有一天都会以不经意的方式回报给你。
当然了,我并不是功利地在做这件事情,如果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我就不应该做现在码字的勾当。我应该去好好地想怎么提高自己的挣钱能力。而不是在网上胡言乱语。
记得以前在看到网络红人、段子手北美崔哥讲的话,他的儿子即将毕业,老师告诉他的儿子,如果你有一天找到一件事,不付你任何报酬,你还疯狂地热爱,那就是梦想了(大意如此,原话记不得了)。
人们总是觉得梦想好像是远在天边的事情,其实不知道梦想是可以握在手心里的啊!梦想并不只是有两种状态:完成或者未开始。其实梦想更多的时候是在进行的状态啊!
一点一点地靠近,一点一点地完成,完成万分之一,完成千分之一,完成百分之一,直到你满意的形态。甚至我自己一点的体会:完成并不是完满了,更多的快乐其实是在耕耘的时候。我很享受这种快乐和满意。
就像是我常常在电脑上敲出一行标题,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到底会写到什么,又会怎么结束。甚至敲完一篇,发现与自己打开电脑时在头脑中设想的并不一样,写着写着就顺着自己的思维走,心流(flow)流到哪里就算是到哪里。写完后甚至都有些不认识的感觉。
我之所以这样热爱文字,是我觉得文字有记录的功能。当然了,照片也能够记录,但照片记录的多是客观的人物或场景,但是背后丰富的背景知识并不包含在内。而文字可以记录脑中抽象的概念或想法,我每一次打字的时候都感觉是在“挖”我的内心,把我自己“挖”到最深处,直到潜意识的根源。
每一次码字,都是一次“新我”的开发。我可以找到自己的不同侧面,正面,反面,背面,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搜集资源,汇集情报,拼凑出来一个尽可能的完形。尽管如此,我也仍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想想一个人的自我完成是多么艰巨又富有魅力!
以前的我也愿意随大流,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甚至如果有人说你有点‘怪’是很可耻的事情!知道最近才有点明白,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奇怪’,简称之‘怪人’。典型的代表就是乔布斯。
我自己觉得乔布斯是一个通人,他的思维并不局限在高科技或者商业上的事情,对于美,对于禅修,对于营销,对于捕捉机会洞察人心,乔帮主都有着原发性的思考和认识。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他本人的天分,外人是模仿不得的。也怪不得贴上了“天才”的标签。
而现在的教育大多是教人如何稳定不出错,接收现成的知识,要什么思考?要什么怀疑?要什么自行车??你还上天哩!全盘接受的人必然是个庸人,毋庸置疑。
在农业文明浸染了太久,我们见不得能引起骚动和哗然的天分或美丽。过于突出的美与才就是种原罪,放荡形骸的浪漫是淫奔不禁。
严格意义上来说,国人并没有过精神生活的意识和需要。我们实在是太热爱现世的世俗生活了!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活必然需要独处的时间,西方的文明中,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连接是与上帝的连接,最需要处理的关系是与上帝的关系。
而国人的世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对自己有好处的神才会拜,准确来说并不是去拜神,而是贿赂神。结果只有灵与不灵。谈何交流?谈何独处?谈何反思?还不如把对门张三李四的家底子摸清楚。这样的结果只有对自我的含糊以及对旁人界限的不清楚。
现在打开电视演的国产剧不就是那么一出吗?所谓夫妻情侣关系大多数你说好了爱我一辈子怎么不爱了!不爱了!女性主人公也很难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好像也只不过一堆社会关系中的一个节点。存在与发生都是围绕周围的社会关系展开的。
婆媳关系就更好说了,那更是我的生活有你、你的生活有我,我们要相爱相杀一辈子!其实何不保持点距离留点喘气的时间呢?我想不明白。
好在我们这代人生活与观念上也逐渐现代,但也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农业思维背景的老而不僵。
偶然看到几句话挺逗的:
问曰为何一线城市那么多文艺青年?
诺贝尔经济得奖者罗伯特卢卡斯简单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如果不是为了和其他人在一起,为什么要支付曼哈顿或者芝加哥闹市的高昂房租呢?
为了在一起不孤独,不异类,我们总能够找到趣味相投者,聚居抱暖。
不过在现代社会,我们更有机会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更有理由逃离传统观念对我们的评判。最为小众,可以不流行,但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美。这是我们的标志和旗杆。
作为小而美的类型,做为一个反叛者的姿态,作为一个异类的存在,我对自己从来没有怀疑过,如何掘金,如何发展,如何安居,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我相信与众不同的感染力,我相信多元的时代到临。
我相信《罗辑思维》中提到的个人的力量在崛起,借着互联网的风帆起航。
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把自己活的更精彩。没有比这更让人满意的人生了。
你负责精彩,上天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