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阿培是我的同学,她是个很优秀的姑娘,在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大学环境里,依然能坚持高中的生活习惯,背书、刷题……
前段时间刚下发了奖学金,阿培是我们班拿得最多的。
我算是个比较孤独的人,不喜与人闹腾,也勉强算是爱学习,和阿培价值观莫名相近,我俩一拍即合。
接下来就是每天黏在一起,一起上课坐前三排、一起吃饭、一起在休息的时候刷微博追剧。
但是我俩的不同后来也慢慢显露出来了。我是个生活节奏比较慢的人,老师让预习就预习,让写作业就写作业,按部就班的。而阿培却在我写第三节作业的时候已经预习到第八节了。
我喜欢看书,看大冰、张嘉佳,也看张爱玲、三毛,而她的放松方式只有追剧,很疯狂的那种,到半夜一点。
每次早上六七点起床之后,我才看到昨晚她一点给我发来的晚安。
她真的很神奇,追剧到那种地步,功课却也一点儿没落下。
她有男朋友,高一开始谈的,现在异地恋。而我单身。
后来她男朋友把她甩了,说觉得两个人不合适。
于是我就安慰了她两句,生怕我自己的话没有说服力,我就像模像样得把书里的至理名言讲给她听,我讲过一句“我们在同一个时区,却有一辈子的时差”,告诉她两个人活在两个世界里只会变得越来越遥远云云。
本以为她会感动得泪流满面,然后顿时觉得我点亮了她的世界。可结果是她盯着我看了几秒钟,然后擦了把泪,懵懵地问我:“你那句话说的啥意思啊?”
我告诉她那是张嘉佳说的,问她难道没有看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她依旧懵懵的,冲我摇了摇头。
02
后来有次机会难得,她去我家坐客,我当时正在看国家宝藏,她瞅了眼电视机,边往沙发上坐边跟我开玩笑说:“你咋看这个啊,一点用都没有。”
我问她,你不想去伟大的故宫看看吗。她说不想,既浪费钱,也对拿奖学金找工作没什么帮助。
阿培确实活成了我曾经梦想的样子,追着喜欢的欧巴的剧,又能毫不担心地拿到奖学金,没有哪一次,评优评奖的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
但是看到她真实的样子,我却不想活成那样了。一个生活中只有学习和现实利益的人,我真的害怕她回不了头,慢慢变成这个社会上最不缺的一种人。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上自习,我注意到她的草稿纸背面是小学时写的一篇作文,歪歪扭扭的写着:“长大以后,我要每个月去旅一次游,每周逛一次商场,每天喝一杯我最喜欢的娃哈哈……”
很简单幼稚的话,却仿佛在每一个成年人心上扎了一针。
多么简单的生活,怕是很多人都过不上吧。
我跟她很深入地谈过一次,说到关于读书的问题,她说当初高中的时候,立志等上了大学空闲时间多了一定要读很多很多好书,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发现,我们离社会的竞争更近了一步,要争取拿奖学金,评三好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提前考虑它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会不会给我们加分。
03
大多数人在忙的时候,计划着等闲下来一定要多读书、多写字、多旅游,而真正闲下来了,又似乎找不到一个像样的理由去践行之前立的flag了。
我们总是轻易被影响,变得利益化。利益化这个词,反复地被人们提起,但是真正做到远离利益化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我们总是怕被落下,怕输,怕不能在这社会这艘复杂的大船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我们不停地行走,都不曾慢下来看一看,自己有多久没有认真生活了,哪怕是找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和最亲爱的朋友去郊外放个风筝。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有次到周末,我妈喊我陪她去郊区摘野菜,我一口就回绝了,说没时间,我还要看这个书,学那个习。但如果是班长突然喊我去学校开会,我能立马把所有重要的事都推掉,腾出一大堆时间就为了开会。
原来我的潜意识里,已经朝向了利益,自动把生活原本的样子设置成了隐藏。
也有人说,多数人已经忙到忘记成长了,可我想说,且不说成长,已经越来越多的人连认真地体会生活该有的样子都变成了奢侈,又何谈成长呢。
总是找借口说,我们在忙的同时可以思考人生,成长很多,但其实,这并不能叫成长,只是你在忙的时候,为自己找到了各种让自己更忙的办法,还骗自己说这是向着理想进发的捷径。
其实你不是找到了捷径,是远离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