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习惯体系的基础在于“微步骤”,那些“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
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
二:利用微习惯做事,你会收获巨大的惊喜。首先,在完成你的微目标之后,你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这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想进行这些积极行为,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第二个收获是惯性。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你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为微习惯。从这里开始,你会完成“额外环节”或逐步提升习惯,还会接连不断地收获成功。
三: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6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18天到254天不等,这表明人们将习惯自动化所需时间千差万别,在某些案例中,这个时间可能惊人地长。
四:从生理学角度看,漏掉一天也不会耽误习惯的养成,一天成就不了这个过程,也毁灭不了这个过程;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可能会带来问题。如果你真的漏掉了一天,请记住,以后要尽量坚持下去,一天都不要偷懒,因为坚持才能防止你受到打击并前功尽弃。
五:刚开始做一件事的兴奋在最初会有很大帮助,可是等到这股劲头渐渐消失,你开始怀疑有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它又会成为强大的敌人。如果最开始就选择不依赖动力和感受,就能有效降低这种风险。
六:为什么强迫自己用意志力采取行动远比努力激发动力好呢?原因有三个
意志力很可靠
和动力不一样,意志力极其可靠。如果你能强迫自己做到某件事,无论是什么事,这种成功都会体现意志力的可靠性,当然,前提是你能强迫自己成功做到。恰好,意志力还有两个让它更可靠的优点。
意志力可以被强化
和动力不一样,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得到强化。1999年,自控力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发现:和没有进行健身的学生相比,那些花两周时间磨炼意志力以改善体形的学生“在随后的自控力测试中有显著的进步”。另有一项研究发现:两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为其他不相关领域内需要自控力的活动带来了进步。
意志力策略可以通过计划执行
如果运用意志力,你可以给某项活动安排一个时间表。不管到时候有没有足够动力,你都可以顺利完成,这样就容易坚持下去,既有利于习惯养成,也有利于时间安排。
七: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采用微习惯策略的结果:一般不会产生自我损耗。即使微习惯取代了一件令你开心的事情,你要做的努力也太少了,少到你根本不会感觉到任何消极情绪。通常情况下,你会用有益的行为取代浪费时间的行为,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带来积极情绪。
采用微习惯策略的结果:主观疲劳无法彻底消除,但是微习惯可以有效缓解主观疲劳。一想到你的微目标,你就会感到精力充沛,而且会有一种能量涌现的感觉。甚至当我(主观感到)疲惫不堪时,我仍感觉有足够精力阅读2页书或写50字
八:你的大脑也是一只雪地里的猫。如果突然出现大规模变化,它会回到它已经适应的行事套路上,但如果慢慢推进变化,每次推进一点点,它可能会因为好奇(而不是害怕)而深入探索。
如果第一个动作只是轻轻一推,那么最初的阻力就会小很多。一旦行动开始,就会出现第二波阻力。这第二波阻力有多强大,取决于你迈出的第一步有多大冲击力(每次都不一样)。
九:微习惯不一样,它微小又节约意志力,所以你可以一次发展好几个微习惯。即使是忙碌、不堪重负的人也可以成功养成多个微习惯。把微习惯看成你每一天的基础——这些是你每天必须完成的事,然而总共只需花几分钟就能完成。完成以后,你想干什么都行,可以再多做点儿,也可以进行其他活动。你完全可以根据你目前的生活方式灵活安排,可它会成为你个人发展的撬棍,因为它能把原本微小的生活习惯转换为大得多的东西。
十:行动是征服这些消极情绪的最佳武器。迈出第一步会消灭恐惧,即使不是马上消灭,总有一天也会的。我不再害怕写作,不再因为阅读太少而内疚,现在健身也不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变成了乐趣。如果你经历过一件事而且发现它并不可怕,那么恐惧就会消失。
微习惯会强迫你迈出第一步,因为这实在太简单了。即使你迈出第一步后马上就回到了舒适区,明天仍然会走出来,你最终会迈出第二步。微习惯用一种感觉安全、给你力量的方式让你直面怀疑和恐惧。
十一:第1步: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把你想在某一时刻拥有的习惯列成一张简要的清单,重要的习惯会很快浮现在你脑海里。它将成为你在第一步的参考清单。
我建议你同时追求的微习惯数量不要超过四个(四个可能太多了)。虽然这些习惯很容易单独完成,但是数量越多,你的精力就会越分散,就越有可能忽略或者忘记其中一个
你的微习惯的理想数量是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微习惯的难度。
现在仔细核对你的清单:
你是否选出了适合自己的微习惯计划?你选择的是弹性的、单一的还是多项的?
你的微计划是否小得不可思议?把它们大声念出来,如果你笑了,它们就合格了。
是否把所有内容都写下来了?用废纸也可以。
十二:第2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第3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非具体微习惯要求你每天完成一次小型目标,而且是在你有空的时候。
一些可供选择的依据:
每天完成一次非具体微习惯行为。
根据时间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下午3:00或晚上9:45等时间完成。
根据行为方式进行的微习惯行为可在吃完午饭以后、开始工作之前、开车时、如厕后等时间完成。
十三:人们在做决策时有两种思维状态。一种是权衡各种选择的状态,叫慎重心态,另一种是决定行动的状态,叫执行心态。我们的目标是进入执行心态,而不是被困在慎重心态的层面。
依据的好处之一就是它们能帮你跨越慎重心态,更快地进入执行心态层面,这可太有诱惑力了
第4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建立习惯的诀窍就是把它想象成教孩子骑自行车。刚开始,你一边让孩子蹬自行车一边向他保证你在稳稳地扶着他。可是在某个时候你把手松开后,孩子没有你的扶持也能继续骑车了。与此类似,刚开始我会在锻炼后给大脑额外提供一个回报,但是最终满足感和内啡肽就足以让大脑自己维持这个行为了。它渐渐认识到了这些次级回报的价值,而且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比高糖分的回报更令人愉快、更牢固,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对回报的体验终止后,物理方面的感觉会消失,但是拥有好身材或连续98天坚持做一件积极的事情带给你的心理感受会一直留存让自己对生活满意的最有效的策略。这可是对微习惯的鼎力支持,因为微习惯正建立在享受和巧用微小成就感的基础上
十四:第5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不管你选择什么策略,我建议你到睡前再检查自己是否成功。如果你在白天就早早地检查完毕,完成任务的感觉会降低你继续进行额外工作的动力。另外,养成睡前检查的好习惯,不容易忘记。
脱口秀主持人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称得上微习惯领域的先驱,他有一种很有名的做法——他每天都会写一些笑话,这个任务完成后,他会在日历上打一个×。他知道,记录每天的进度是养成习惯、提高自己抖包袱水平的关键。
十五:第6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7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期待值是生活中一种复杂的东西。经常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值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能提高你的目标上限。换句话说,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能拥有好体形,你永远都不会拥有(正如自我效能感研究显示的一样)。并不是信念提升了你完成任务的能力——而是它提升了你不断努力的意愿。如果你从来没有为了拥有好体形而努力过,那么这个愿望就不可能成真。
然后,最好避免对某种具体行为规律产生较高的期待值
十六:第8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该行为似乎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
身份:现在你认同该行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说“我常看书”“我是个作家”。
行动时无须考虑:你不需要做出执行的决定就能开始该行为。你不会想:“好吧,我决定去健身。”你会自然地收拾好东西并出发,这是因为到周二了,或者好像到该运动的时间了。
你不再担心了: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担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弃,可当行为变成习惯后,你知道你会一直做这件事,除非出现紧急情况。
常态化:习惯是非情绪化的。一旦一件事成为习惯,你不会因为“你真的在做这件事”而激动不已。当一个行为变为一种常态
十七:微习惯策略的八大规则。
1.绝不要自欺欺人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 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
如果你认为一步太渺小,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看待它的正确角度。每一个大工程都是由无数小步骤组成的,就像每一个有机体都是由微小的细胞组成的一样。
8. 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
微习惯策略的精髓便是摆脱高期待值等外在条件的无形限制与心理压力,让自己一身轻松地行动起来。只要开始行动,你便有机会做得更多,当行动成为习惯时,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曾经觉得可望不可即的目标。用一句现成的话来概括这个过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