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从什么时候意识到浪费时间是最大的犯罪,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时间,而任何一秒的浪费就是对生命的亵渎,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以便不知不觉的养成了注重效率的习性,也曾太过注重效率有些急功近利,丝毫不懂张弛有度,到底是该张呢还是该驰呢?
每天一早起来按照要事先做的原则制订计划并踏实完成,而2009年10月一本<<把时间当作朋友>>更是让我养成了记录时间的习惯,就像帐本一样,每天的二十四小时都有记录干了些什么,方便总结提高,确实又让我的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今年是第七年了,六年间靠着这个好习惯,每天都过的从容而踏实,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的收获,学识的提高,当然还有物质的丰富,很欣慰自己的自律并引以为豪,然而。。。。。
直到前些天读《思考,快与慢》,又有了颠覆性的领悟,便如饥似渴的阅读同类著作,《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理智行动的艺术》,每天都处于颠覆旧有思维的冲击中,我的心智企图重夺大脑的掌控权,可大脑也不甘心放弃既有的权利,拼命反扑,于是各种高潮、迷乱、困惑、虚脱,思绪混乱的很,但我会每天在反省日志中诚实的记录大脑的痕迹,等思维碰撞尘埃落定后,再回看这段记录,就可以很清晰的把握现在思维的对撞轨迹,然后做反思总结,归档以备下次突破。当然这是个很烧脑的过程,头疼的厉害,记得上次像这么用脑过度还是10年读《明朝那些事儿》,把自己角色代入,算计太过,以致于烧脑到头疼欲裂,但长进是极其喜人的,所以不由得万分期待这次大脑操练后的进益。
半年前开始重读《传习录》,以前读过三遍,知道心学宗旨就是知行合一,无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次逐字逐字的抄读,结合目前的境遇,有了新的感悟。
先生心学的宗旨其实是养心,书中术语"致良知",以前的理解是一心一意当好人做善事,现在觉得不是那么简单。先生所说的良知恐怕是指"道",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朝闻道,夕死矣"的"道",我的新理解是天地自有规则,顺之者昌,若本心是纯净的,自然能顺时顺势而动,而孔子的"君子不器"是不是也是这层含义,君子之道便是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前两天读到罗辑思维推送的一篇《自相矛盾才有第一等智慧》,原文“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说的挺高级的,在我看来,其间的道理倒也简单,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就像太极的阴阳两鱼一样,本就是不停变化的,所以根本无所谓自相矛盾,只不过是一个太极,根据不同的环境背景投射出最适合的映像;一个心智,在最合适的情况下做出最适合的行为,这就是通达权变!
又想到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老子说"上善若水",看来不管哪门哪派都有相似的至理,拘泥是人生最大的桎梏。
有了这层领悟,那我每日里自以为豪的效率就是忽略心的存养只追求学识的外在形式了,就像欲使木之生长必先固其根本,不能只注重旁枝末叶。以后要实实在在的作心智的存养功夫,培养本心的纯正,才是修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