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师从 王同愈先生诗文 冯超然先生学画(学画要有训道精神)
第一章 生平迹历
得遇名师 辗转避难巴蜀中
“……觉古人造化,所在俱师,心神通悟,情性移化,襟怀既旷,风节斯厉,诗为心声,画贵立品,夫岂异哉。……”【015页】
第三章 笔墨醇厚 跌宕绮丽
晚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
提到陆俨少晚年绘画中“黑白运化”的章法,有论者认为这是源于一种构成意识,“我们不得不把这归功于陆老所处的“现代”这个特定时于期,……,或者还可以说,是他与时代审美趣味之间的息息相通”,也有论者认为这与他对自然的观察有关。……笔者认为,陆俨少晚年驾轻就熟的“黑白运化”章法从印章篆刻中也吸收了不少营养。陆俨少不仅一生喜好篆刻,还勤于操刀研习,享受其中乐趣
【111页】
第四章 以书养画 以画润书—陆俨少的艺之大成
尊崇艺术个性的求艺之法
陆俨少经典的时间分配理念,(在家闲居,得到王同愈先生的指导,读书,写字,书画齐头并进。时年22岁,1930年,民国19年 庚年)十分功夫论,即“读书四分,写字三分,画画三分”画外之功。陆俨少一生恪守此道。
具体学习之道,“择、读、记、化”。
“笔不如墨,墨不如色。”“研求设色…然其一种婉约的词境、风韵嫣然的娴静美,终不可及”
“同能不如独诣,于是我注意线条,研求笔墨点线,笔笔见笔,不欲以色彩取媚,绝去依傍,少施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以免掩盖笔迹。”——陆俨少 评 吴湖帆。
陆俨少求艺方法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读”。
“予之学书,不规矩于临摹,端在熟读古法书,以指画肚,记其点画结体,然后勤笔背写,断行片纸,适兴弄翰,务使手指使转自如,而臻精熟。”
【122页】
……则能见出他受到杨凝式书风的影响,点画错落、俯停自然。总体来看,这件作品沿袭了黃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典型风貌,用笔紧中有松,略以墨色渲染。
传统画家中,陆俨少在笔法上受益最多的是王蒙。作于1939年的《拟古册页》中有一开便是拟王蒙笔意所成。与他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相比,陆俨少30年代作品中的用笔更增添了灵活多变之意,见出他探索自己绘画风格的强烈意识。此作使用解索皴画出山石,树木用笔也多屈曲,加之是在比较生的宣纸上作画,墨色的自然效果比王蒙作品增加了许多趣味。但是繁密的构图,圆转的笔法仍能见出王蒙的影响。
与画面艺术趣味相合的是陆俨少题践中的书法,横笔侧卧,结体扁平,这种“似隶非隶的书体”是陆俨少书风演变的面貌之一,但在其一生的书法作品中出现的时间比较短。【136】
……不能简单的理解“以书入画”或“以画人书”。在此类作品中,“似隶非隶”(自创的“横划阔而竖画细”的书法)的书法与古拙的绘画风格相一致。原因只有一个:画家的用笔感觉和风格趣味是一致的。陆俨少作于190年的《松隐图》能够更加清晰地见出王蒙遗韵。无论是“密不透风”的章法构图,还是细腻灵活的用笔用墨,都能见出黄鹤山樵《青下隐居图》《春山读书图》的影子。作于1944年的《极妙参神册页》,无论是用笔落墨,还是水墨设色,都能感受到陆俨少学习传统上及宋元下至明清的清晰脉络,又不乏参入了自己的一部分新想法。其中有一开作品描绘山中楼台,远去江水之景。用笔肯定紧致,设色浓淡适宜。
【138】
…“云水” 陆俨少的艺术符号之一
而且“险与急”碰撞出“动势”使陆俨少的山水具有不同与传统的现代感。
……前文已经介绍过陆俨少晚年酷爱苏轼、米芾的书法,苏、米之书的共同点就是畅快淋滴、直抒胸臆,尤其是米芾的行草书更将毛笔书写中线条生发流变之美表现得跃然纸上。陆俨少是想为自己的书法“畅其气”而选择苏、米之书的,如果结合他这些颇具动感的作品来看,我们仍能感受到苏、米书法对他山水画的影响。【143】
陆俨少不仅善思善画,还常以诗文遣兴并善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艺术感悟。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情感充沛、别出心裁的诗文、题践,还回忆自己从艺几十年来的所得所感,写成几万字的《陆俨少自叙》,每每读起,总能被陆公执着坚韧的求艺精神所感动。陆俨少的另一个重要贡献还体现在中国画的教育上。陆俨少生学生众多,1962年他应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之邀,开始担任中国画系山水科四、五年级的兼职教师,此后还带过不少研究生。陆俨少在为师任教期间,为学生绘制了大量详细丰富的课徒两稿,为年轻人认识传统、学习传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陆俨少注重传统资源,强调书画双修,务求艺术创新的教学思想,对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山水画教学影响深远。可以说,他开创并奠定了渐江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的一整套体系并沿用至今。
【150】全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