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工作:
文本工具:VSCodeSetup-1.9.1.exe
nodejs 版本:node-v6.9.1-x64.msi
数据库-mongodb:mongodb-win32-x86_64-2008plus-ssl-3.4.2-signed.msi
首先,我们新建一个目录 myblog,在该目录下运行 npm init 生成一个 package.json
然后安装 express 并写入 package.json:
npm i express@4.14.0 --save
新建 index.js,添加如下代码: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hello, express');
});
app.listen(3000);
以上代码的意思是:生成一个 express 实例 app,挂载了一个根路由控制器,然后监听 3000 端口并启动程序。运行 node index,打开浏览器访问 localhost:3000 时,页面应显示 hello, express。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使用 express 的例子,后面会介绍路由及模板的使用。
1.1 supervisor
在开发过程中,每次修改代码保存后,我们都需要手动重启程序,才能查看改动的效果。使用 supervisor 可以解决这个繁琐的问题,全局安装 supervisor:
npm install -g supervisor
运行 supervisor --harmony index 启动程序,如下所示:
supervisor 会监听当前目录下 node 和 js 后缀的文件,当这些文件发生改动时,supervisor 会自动重启程序。
前面我们只是挂载了根路径的路由控制器,现在修改 index.js 如下: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hello, express');
});
app.get('/users/:name',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hello, ' + req.params.name);
});
app.listen(3000);
以上代码的意思是:当访问根路径时,依然返回 hello, express,当访问如 localhost:3000/users/nswbmw 路径时,返回 hello, nswbmw。路径中 :name 起了占位符的作用,这个占位符的名字是 name,可以通过 req.params.name 取到实际的值。
小提示:express 使用了 path-to-regexp 模块实现的路由匹配。
不难看出:req 包含了请求来的相关信息,res 则用来返回该请求的响应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 req 的属性:
req.query: 解析后的 url 中的 querystring,如 ?name=haha,req.query 的值为 {name: 'haha'}
req.params: 解析 url 中的占位符,如 /:name,访问 /haha,req.params 的值为 {name: 'haha'}
req.body: 解析后请求体,需使用相关的模块,如 body-parser,请求体为 {"name": "haha"},则 req.body 为 {name: 'haha'}
2.1 express.Router
上面只是很简单的路由使用的例子(将所有路由控制函数都放到了 index.js),但在实际开发中通常有几十甚至上百的路由,都写在 index.js 既臃肿又不好维护,这时可以使用 express.Router 实现更优雅的路由解决方案。在 myblog 目录下创建空文件夹 routes,在 routes 目录下创建 index.js 和 users.js。最后代码如下:
index.js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var indexRouter = require('./routes/index');
var userRouter = require('./routes/users');
app.use('/', indexRouter);
app.use('/users', userRouter);
app.listen(3000);
routes/index.js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router.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hello, express');
});
module.exports = router;
routes/users.js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router.get('/:name',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hello, ' + req.params.name);
});
module.exports = router;
以上代码的意思是:我们将 / 和 /users/:name 的路由分别放到了 routes/index.js 和 routes/users.js 中,每个路由文件通过生成一个 express.Router 实例 router 并导出,通过 app.use 挂载到不同的路径。这两种代码实现了相同的功能,但在实际开发中推荐使用 express.Router 将不同的路由分离到不同的路由文件中。
效果图:
3.1 ejs
模板引擎有很多,ejs 是其中一种,因为它使用起来十分简单,而且与 express 集成良好,所以我们使用 ejs。安装 ejs:
npm i ejs --save
修改 index.js 如下:
index.js
var path = require('path');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var indexRouter = require('./routes/index');
var userRouter = require('./routes/users');
app.set('views', path.join(__dirname, 'views'));// 设置存放模板文件的目录
app.set('view engine', 'ejs');// 设置模板引擎为 ejs
app.use('/', indexRouter);
app.use('/users', userRouter);
app.listen(3000);
通过 app.set 设置模板引擎为 ejs 和存放模板的目录。在 myblog 下新建 views 文件夹,在 views 下新建 users.ejs,添加如下代码
views/users.ejs
<!DOCTYPE html>
<html>
<head>
<style type="text/css">
body {padding: 50px;font: 14px "Lucida Grand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style>
</head>
<body>
<h1><%= name.toUpperCase() %></h1>
<p>hello, <%= name %></p>
</body>
</html>
routes/users.js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router.get('/:name', function(req, res) {
res.render('users', {
name: req.params.name
});
});
module.exports = router;
通过调用 res.render 函数渲染 ejs 模板,res.render 第一个参数是模板的名字,这里是 users 则会匹配 views/users.ejs,第二个参数是传给模板的数据,这里传入 name,则在 ejs 模板中可使用 name。res.render 的作用就是将模板和数据结合生成 html,同时设置响应头中的 Content-Type: text/html,告诉浏览器我返回的是 html,不是纯文本,要按 html 展示。现在我们访问 localhost:3000/users/haha,如下图所示:
上面代码可以看到,我们在模板 <%= name.toUpperCase() %> 中使用了 JavaScript 的语法 .toUpperCase() 将名字转化为大写,那这个 <%= xxx %> 是什么东西呢?ejs 有 3 种常用标签:
<% code %>:运行 JavaScript 代码,不输出
<%= code %>:显示转义后的 HTML内容
<%- code %>:显示原始 HTML 内容
注意:<%= code %> 和 <%- code %> 都可以是 JavaScript 表达式生成的字符串,当变量 code 为普通字符串时,两者没有区别。当 code 比如为 这种字符串时,<%= code %> 会原样输出 ,而 <%- code %> 则会显示 H1 大的 hello 字符串。
下面的例子解释了 <% code %> 的用法:
Data
supplies: ['mop', 'broom', 'duster']
<ul>
<% for(var i=0; i<supplies.length; i++) {%>
<li><%= supplies[i] %></li>
<% } %>
</ul>
//Result
<ul>
<li>mop</li>
<li>broom</li>
<li>duster</li>
</ul>
更多 ejs 的标签请看 官方文档。
3.2 includes
我们使用模板引擎通常不是一个页面对应一个模板,这样就失去了模板的优势,而是把模板拆成可复用的模板片段组合使用,如在 views 下新建 header.ejs 和 footer.ejs,并修改 users.ejs:
views/header.ejs
<!DOCTYPE html>
<html>
<head>
<style type="text/css">
body {padding: 50px;font: 14px "Lucida Grand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style>
</head>
<body>
views/footer.ejs
</body>
</html>
views/users.ejs
<%- include('header') %>
<h1><%= name.toUpperCase() %></h1>
<p>hello, <%= name %></p>
<%- include('footer') %>
我们将原来的 users.ejs 拆成出了 header.ejs 和 footer.ejs,并在 users.ejs 通过 ejs 内置的 include 方法引入,从而实现了跟以前一个模板文件相同的功能。
ps:拆分模板组件通常有两个好处:
模板可复用,减少重复代码
主模板结构清晰
######注意:要用 <%- include('header') %> 而不是 <%= include('hea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