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要不是影片最后马拉松比赛时,马继业跑步途中趴地上捡废弃的矿泉水瓶,马成钢永远不知道,“苦难式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有多重
毋庸讳言,《抓娃娃》反讽的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具有中国特色的“苦难式教育”。
影片讲的是,家住西虹市的亿万富豪马成钢,有鉴于对自己大儿子马大俊的教育的失败,决定改变既往的教育方式,和自己二任妻子春兰,贯彻“苦难式”教育的理念,从头开始练小号。
在小儿子马继业面前,营造了一个贫穷困苦的穷人家庭的假象,寄希望于小儿子能够在贫困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奋发图强,考上清北,继承自己的亿万家业。
由此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欺骗与反欺骗,爱与被爱,啼笑皆非的荒诞剧情和笑料包袱。
在马继业心中,这一切就是一个荒诞的惊悚剧。
我们回到这个电影的主题上来。
一个问题,电影的名字为什么叫做《抓娃娃》?
网上的说法是,《抓娃娃》的寓意是,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苦难是一所大学,要想把孩子教育成才,就要从小接受吃苦教育,挫折教育——老马现在之所以成功,就是应为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所以,小马想要继承家业,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想要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就必须走老马以前经历过的老路,吃苦。
而父母的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线。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成钢专门回到自己小时候的老破宅院里,给马继业营造穷困家庭环境的原因。
那么,这样的环境真的是孩子成长,或者说未来取得成就,成大器的必要条件吗?
貌似未必。
我们看到的是,马继业因为家里穷,没有代步工具,每天都是跑步去上下学;
因为要弥补买平板的亏空,只能去捡废瓶子攒钱,被同学奚落鄙视嘲笑;
因为没钱,贪小便宜,带着一家去吃海底捞免费小吃;
以至于在跑马拉松的时候,看到地上丢的废瓶子,都想要不管不顾的去捡……
老马想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学以致用,强身健体,努力拼搏的精神品质,结果培养出来的马继业什么样子呢?锱铢必较(日常家用),贪小便宜(平板事件,还得捞白嫖事件),目光短浅(和跑步捡瓶子事件)
当然,由于老马的钞能力,组建的专业的教育团队,不可否认对马继业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方面面的干涉,对小马的文化课成绩还是有正向的帮助作用的,但这也正恰恰是对苦难式教育的否定——试想有哪个困难家庭可以做到给孩子教育上的这样的配置?
再加上这种全方位的监视,控制,以及马成钢夫妇为了维持这种穷困得假象,一次又一次的去撒谎,去圆谎,通过欺骗,卖惨,道德绑架,希望换来孩子的努力拼搏,出人头地。
很难想象,当马继业发现事情的真相以后得那一刻,那种痛苦,被玩弄的感觉,不知道是否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不得而知。
但是,伪造的家境贫寒给自己心底带来的那种自卑,以及因为贫穷,同学们的嘲笑,应该是永远不会忘记。
而这些痛苦记忆,始作俑者就是自己的父母,当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你们两个又是哪位老师?”或许是马继业唯一能够在这场以爱为名的骗局中,唯一的无力反击。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希望马继业不是后者。
分享一段话,关于孩子的,我们共勉:
我们生养孩子,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不是为了养儿防老,只是想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感受他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经历他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陪他走过童年的同时,重温自己的童年。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就像孩子从没有抱怨过父母的不完美一样。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点点感受并体验成长,感恩,纯真,爱和所有与爱有关的那些。
生命就是一场修行,与你,与我,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