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这话太出名,娱乐圈从来都是个商业运作特别成功的行业,在大约一年前发觉,原来在现实中无论什么商业行为,无论是创业也好,还是近几年流行的自媒体模式也罢,你全可以找到类似的概念找到娱乐圈的先行者以及现象。
然而今天真的想讨论的不是娱乐圈,而是人生的一个运作方法。
想一个场景:很多人赚钱然而却不敢花钱,刨出去钱多钱少来看,最大的原因就是钱的流动性不强。不是社会的资源流动不强,而是个人的资源流动不强。想一想开闸放水,如果每一分钟水流都在不断地涌现出来,你会在乎放满一桶水倒掉吗?但如果每个月就那么一次或几次水才会流出来,你说你会不会珍惜那一桶水?即便你很清楚每次流出来的水远超过“一桶”。
又为什么非要提到“人生如戏”这个词呢?一段戏之所以称之为“戏”而不是“片段”,就是因为“戏”是由很多个“片段”组成的。然而仅仅有无数个“片段”却不是“戏”。
生活其实就是一个无论你怎么折腾都“连续不断”的过程。
如果还不明白,就再戏剧化点的:生活就是在创作“故事”。
而每一个人创作的故事好坏以及影响深远程度,就决定了一个人可以获得的资源优劣。
你可以认为,你创作的故事有多吸引人,于是获得的资源就可以有多强劲。
而之所以是“故事”,前面也说的很明白了:片段≠故事。
每一天的生活本质上就是片段,不是说这单独的每一天不可能是故事,而是因为大多数人每一天的故事——故事性不强。
你想想,同样是一天,你和世界首富的24小时摆出来,谁收获的注意力会更多?你们中谁的日常具有更深的挖掘性?而把所谓的戏剧性黑天鹅事件排除掉,一年365天下来,你觉得你们两个人谁创作的故事价值更大,而这连续起来的每一天,谁的耐读性更强?
同样,即便是经历黑天鹅事件,你觉得你们两个人谁的“故事”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此黑天鹅事件并非指金融危机等,而是指,每个人都可能幻想到的:一夜成名这种。
也就是,即便你一夜成名,那么一定的时间段下来,你们俩谁的“故事”更值得回味以及具有参考价值?
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一个所谓的确定的答案,世界上从来不缺看起来“一夜成名”的人,更不缺这之后还持续有名气的人,这种人同样是在创作他们自己的“故事”。并且,很多我们知道的首富也好还是知名的创业者,也几乎都是“一夜成名”的,所以没什么好稀奇或者觉得高不可攀的。
真正这样作对比的目的,是让你通过这种方式来思考,自己创作的故事价值如何。也就是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真实价值”为何?
很多时候,很多人工作也好,还是经营自己的事业,无论获得什么样的回报,其实都不太容易看明白自己究竟的实力如何。比如很常见的“月入十万”这种,看起来要比很多苦哈哈的白领不知道从所获资金上强多少倍,但实际上创造的价值如何,这就真是只有自己心里清楚了。
我并不是说绝大多数白领工作的有多大意义,只是很显然,一个人创造的价值绝对不是靠赚几块钱来定义的。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有不断攀登念头和行动的人,或早或晚都会收获到自己在事业上的一定成就,以及人生厚度上的积累。这些,绝对不是这个月赚十万块钱,明年此时不知在何处的人能够达到的。
肯定有优秀的自媒体人,但是对于大多数只是业余做做的人来说,“月入十万”只不过是一个吸引那些“同样的道理听一百遍也不会有什么改变”的读者的。
而这些人,并不会反馈回你什么真正的价值。正如,你选择提供给他们的那样。
一件事,计划做一个小时,做一天,做一个月,做一年还是做一生,是有很大区别的。
同样,一个作品是做成一篇文章,还是做成一本书、做成一部书,还是做成一个广告,一个游戏,一个电视剧,又或者一部电影,因为能够容纳的长度分别不同,所能够承载的经典以及价值也就不同了。
虽然看起来“套路”都一样:需要有开头,有结尾,最重要的还要有高潮,加上点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又或者简约到让人震撼的,就是好故事了。
如果真的那么容易,那么每一个古思冥想怎么写好周记的小朋友们,都可以拍出奥斯卡级别的电影了。因为,无非就是编故事嘛,编一个长一点的嘛。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村口的二狗就应该还是当年那个二狗。同学聚会就应该还是那个唱着满是哭腔的“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那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根本不是靠“故事”来进行的,故事性强的日常又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戏剧化,或者供人参考的价值吗?
并非如此。
从几年前开始,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就开始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而近几个月的超级火箭更是让人们把对其的褒贬点燃到了高点。至于埃隆马斯克本人如何,其实不在这里的讨论范围之内,只是人家的做事以及对未来的计划这点本身,我觉得很有说明的必要。
有一句笑话说得好:几年前火热的“斜杠青年”们,如今都回去上班了。
而其实“斜杆”就是指跨界,我们评价埃隆马斯克就是善于跨界的人,但人家的跨界不是写作、画画这个层面的,相反却是这世界上最难搞,最高科技,以至于做起来颠覆行业都是最轻的。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特斯拉同样在做自动驾驶技术,看起来这只是影响了汽车行业以及出行方式等,但本质上:人、车、环境,每一个都会受到牵动。
距离最近也已经发生的就类似于特斯拉的制作并不需要人类工人一样,同样未来不需要司机。甚至当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都改变之后,也不需要可见的维修、停车场等。
当然,这还不算埃隆马斯克做出特斯拉的终极目标。
在2016年7月的时候,特斯拉的官网登出了一封公开信——《特斯拉宏图:第二篇章》。
10年前,我发布了特斯拉秘密宏图的第一篇章,如今已进入最后的完成阶段。这一规划并不复杂,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步:打造一款产量很小的车型,该车型价格肯定是比较昂贵的;
第二步:用赚到的钱,开发一款产量适中的、价格相对低一些的车型;
第三步:再用赚到的钱,创造一款量产的、价格更加亲民的车型;
然后……
第四步:提供太阳能电力。不开玩笑,在过去的10年中,上面的这一系列规划一直登在我们的网站上。
这是第二封公开信,早在2006年8月就有了第一封宏图——《特斯拉的秘密宏图(你知我知)》。文末会给出链接。
我们如今已经可以看出,埃隆马斯克已经实现了宏图中的大部分计划,但其实这是在2006年人家就已经非常清楚的计划了,并且也早在十几年前就明确的列出了具体实施步骤了。
有些人就是神奇到几十年前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要怎么做了。
这不是超能力,在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计划,然而具体到时间的长短上,每个人对未来的构思就不同了。
对很多人来说,生活就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走到哪里算哪里。最明显的莫过于到了年龄就结婚买房,到了休假就去热门景点,到了春天就减肥到了秋天就贴膘,到了五六十岁就买保健品。
说实话,这样的人生可能完成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宏图,但却不是自己的宏图。对很多人而言,并不是因为“傻”又或者是“没有行动力”才过不好一生的,而是根本就没有对未来“深入的思考”。
“思考”这件事谁都能做到,即便你不去做,生活的方方位位也会给你一个“思考结果”——类似结婚生子,又或者过的“幸福”。
但这就好像立志活到99一样,是一个宏大而又模糊的目标,具体怎么做?是计划健身一辈子,还是一辈子闭门不出?对于具体的实施步骤,反而很多人都是随遇而安了,以至于最后的立志也不过成了过后的唏嘘。
很多人早就过了学生生涯那种除了学习近乎于毫无社会生存阻力的时候了,在做学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制定一个模糊的宏大目标,比如一年看100本书。因为毕竟生活中用来学习的时间就近乎于占到了90%,即便是完成了作业也有大把的时间不能用来玩。
但是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工作即便占据了60%,很多人也宁愿用剩下来的全部时间用来娱乐,而不是学习。那么那个“一年看100本书”的计划不完美性也就很明显的暴露了出来。
“活到老学到老”这事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一个传说中别人家的故事。
生活可能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但是实现人生的意义以及价值,绝对不是走到哪算哪那么容易的事情。走到哪算哪那就不应该每天去上班,上完班也不应该回家,因为早就过了那村那店了。
说回到“故事”的作用性上,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就是创作一个好故事的前提。
你希望画好一幅画:
首先需要确定绘画的风格和类型。究竟是素描、水彩、油画、国画、岩彩又或者类型的结合或创作?
其次需要确定画面的内容以及表现的手法。即便是画一个圆,表现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大小,数量结构?
然后你需要选择合适的承载材料。是纸,什么纸?是器皿,什么器皿?是石木材料,又是什么类型的石木?
之后你需要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用画笔,用什么画笔?还是徒手作画又或者其他工具辅助?
……
这不光是对于画画而言,即便是选择读书以及做任何事情其实都差不多。前面特斯拉的宏图,看起来只是造一辆车但是因为目标是采用新能源,所以造车反而成为了实现意义的一个阶段步骤而已。就好像你希望成为一名知名画家,那么每一幅画就是你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台阶。但如果想成为艺术家,那么画好画则只是实现目标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罢了。
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并不是目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生活如果是靠理论就可以达到目标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看到这个世界都是问题。恰恰是因为生活就是一个可能不断打折扣的实践过程,以至于把目标定的看起来更高一点,以及对自己的期待更大一点,我们才能在一定的压力之下达到那个曾经可能想不到的高度上。
而之所以故事性很重要,就是因为“步骤”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虽然看起来繁复。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愿景”,那么所谓的步骤也不过是过程中的一举一动罢了。
事情本身的难度更多时候是门槛的高度,然而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以及有什么意义则是使事情不同以往的关键。
如果是为了“月入十万”,那么只需要低层次的模仿就可以了,对于那些“道理听一百遍都如初见”的受众来说,生产出来“零食”供他们打发时间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如果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那么完全可以无视市面上的聒噪,发现并找到自己的标准,从而无论是提高自己也好,还是对外界的影响也好,都会进入另一个新的层面。
如果是为了实现更高的价值,那么现在所做的事可能都只是实现目标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罢了,每一次的达成,都是为了更明确以及更进一步靠近那个“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
我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作文中就不断出现所谓“三点一线的生活”这类字眼。本质上,生活就是一个人生意义的载体,它本身不能提供任何超越人性层面的娱乐和刺激,但是相信,哪怕天天泡在酒吧夜场这样的地方,天长日久也是很没意思的事情吧。
反而,如果发现并意识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所在和追求为何,那么哪怕过程长一点,生活只是一个“点”而已,每一天能够感受到的也只有充实和更充实。
如果要你拍一部纪念自己人生的电影,你会怎么做?